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在目前大西安如火如茶的发展中,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规划建设上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又该如何张扬凸显自己的个性?大西安在城市建筑特色上,又应该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打造自己的本土设计?为此,我们专访了西安市规委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
西安规划
要以历史文化做文章
吕仁义教授认为,西安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关于国际化大都市有很多误区,有些人认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楼宇越高越好,城市越大越好,其实不尽然,因为国际化也有标准。国际化是凸显城市鲜明的特色,比如日内瓦、苏黎世、伯尔尼,像法国斯特拉斯堡市,是莱茵河河边的一个小镇,卢森堡全国人口不过几十万人,却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城市特色的营造。
西安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化名城,其本质特色就是历史文化,规划建设更要以历史文化来做文章。学术界普遍认为,能代表中国历史的城市有两座,一个是“周、秦、汉、唐”西安,另一个为“元、明、清”北京。中国历史前半部的根脉在西安,灵魂在西安,西安的规划建设就应该建立在历史遗迹的保护上,所以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韩骥大师提出了九宫格局,该规划对历史的保护尊重,对于城市特色的成功塑造,不但获得了金奖,更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西安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建筑风格方面,我们反对奇形怪状,讲究大气,提倡气势宏伟,但也要求简洁、明快,不能复杂累赘。街区建设,讲形式,更重内涵、内容,切忌街宽无市和有壳无魂。”说起西安的建设特色,吕教授认为,将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的精髓良好地继承和发扬,就会凸显出西安城市与众不同的最大特色,将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烙印发扬、发挥到极致,就是张扬西安城市最大的个性。西安拥有这份文化自信,也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国际化大都市
应有全面概念
“西安距离国际化大都市,在建设上还有哪些差距?如何追赶呢?”吕仁义教授分析,国际化大都市,它是个全面的概念,包括一个城市在经济上的国际化、产业链的国际化和交通上的国际化等,但高楼林立、车辆如织,不是城市国际化,更不代表城市国际化。文化环境国际化和生态环境国际化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的硬指标,像伦敦的海德公园拥有几平方公里的森林,这就是生态的国际化。
吕仁义教授谈到,西安的国际化要突出几点,一是要始终把握住西安是一个古城,是一个历史化名城。要把握住它环境的国际化,这个环境,包括山水、自然、历史文化,也就是这个城市的魂和精神。脚下这片土地上,汉代的长安、唐代的长安,都曾经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开元盛世都是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的华丽篇章。
二是创新和自信。其实华夏文化所表现的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所具有的“博大兼容”文化特点,唐文化的开放包容、富贵大气内涵,已经为西安城市传承文化指明了方向。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体现国际化的一种气度,拥有创新和自信,才能真正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这种精神的寄托,而西安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西安建筑
应打造本土设计
目前城市急剧扩张,很多城市的总体风貌和建筑风格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变得千城一面,走到哪都似曾相识。大西安在建筑特色上应该如何避免机械复制,如何打造自己的本土设计?
吕仁义教授指出,千城一面,这个城市形态,都是一些人追求眼前短期的经济效益所促成的。就房地产来说,一个企业拿到地,其目的就是建楼,力争越高越好,越多越好,关注容积率,却忽略设计,更少见项目的精雕细作。人云亦云,简单复制,这样的项目多了,自然就没有特色,也谈不上文化特点。
西安城市的建设风格,我们反对奇形怪状,力求朴实大方、简洁明快,一个建筑要和周围的历史环境和文物环境相协调。比如城堡大酒店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它在南门的旁边甘当配角,不去跟南门争什么,情愿陪衬南门,让南门色调风格范围延展。
在西安的色彩上,我们不提倡大红大紫、绚丽多彩,要求低色调,像灰色和褐色。因为这些颜色既反映了历史的深厚,也衬托出南山的秀美,情景相融相得益彰。海江常美
新闻推荐
凭借小湿巾 走上创业路 访陕西雅润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司鹏俊
司鹏俊介绍公司的产品大学毕业不到两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司鹏俊将目光瞄准了湿巾的研发与生产,2011年1月注册了陕...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