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跳出碎片化 回归系统阅读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 业内人士谈读书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4-22 01:36   https://www.yybnet.net/

?图书的装帧设计越来越精美读书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人曾做过一个计算,一本约80万字的《西游记》,转化成电子文本,只需要2MB,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可以轻轻松松储存几百部。

一方面,以电子书籍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方式;另一方面,纸质书籍的消费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书籍的装帧、设计越来越趋于精致化,更强调视觉效果。

阅读力被认为代表着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如今,“读不读”“为何读”再不是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回归系统阅读、深度阅读,将全民阅读引向深入,让善读之风成为民族复兴的“精气神”。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出版社,对话业内人士、专家,了解一本书背后的文化逻辑。

纸质阅读的回归

1996年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确立了第一个“世界读书日”,20多年来,“世界读书日”提出的“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理念,被传播得越来越广。

2018年,一份由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和华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阅读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国内纸质书的整体市场规模在1800亿元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4月18日,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书香中国二十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历程分析2019》报告,分析了书籍在零售市场的变化。

报告显示,从2012年以来,全民阅读的潮流正式爆发,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2年的76.3%有较大提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纸质书仍然是阅读的主流方式,45.1%的受访者表示会拿一本纸质书来阅读,而用手机阅读的占比为35.1%,为阅读的辅助方式。该统计数据称,以纸质阅读为主,手机阅读为辅的阅读形式逐渐形成。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各有一批拥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出版人赵亚强认为,数字阅读在刚兴起时,人们欣喜于这种方式带来的简单、便捷、随时随地,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数字阅读的碎片化,又很容易让人们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仍然青睐纸质阅读。

赵亚强给很多名人出过书,他告诉记者,从出版角度看,一方面,的确有一部分纸质书的市场被数字阅读抢走了,但数字阅读有时会反过来带动纸质书销售。“看完一本电子书不过瘾,有不少人会回过头买一本纸质书‘二刷’,便于对比、记录。毕竟纸质书有自己的优势,更能给读者带来系统的、思考式的阅读。”

作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三秦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郁对此观点表示认同。“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他告诉记者,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并不是对立的、冲突的,恰恰相反,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系统阅读与深阅读

今年也是全民阅读在中国走过的第13个年头。近年来,文化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崇尚阅读、关注阅读,已经在全国各个地方蔚然成风,以书吧、绘本馆、24小时书店、朗读亭等为代表的公共阅读空间正在形成合流,演化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多位受访者认为,全民阅读,特别是深阅读、系统阅读,是国民素质提高的最有效途径,怎么提倡都不为过。从业30多年,李郁参与过上百部学术、古籍、人文领域图书的编辑和文化活动策划。他向记者坦言,推动全民阅读最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激发大众阅读兴趣;二是提升阅读能力;三是最重要的,就是向大众推荐优质读物,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人们关于书本的讨论,更多地不是书本身。”李郁直言,书是有文化逻辑的,任何一本书,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清晰的文化理念,读书不是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

“‘该不该读书、读什么书’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现在更多的关注点,应该回到读书本身上来,提倡读一本完整的书、系统读书。”在李郁看来,在出版多样化的今天,阅读当然也是多样化、分层化的,浏览式、片段性、消遣性、“水过地皮湿”的阅读,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多样化的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人们增加信息量,丰富见识,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这种阅读的局限性在于,仅仅是达到了‘多闻多见’,满足了某种猎奇心理而已,这种阅读造成了知识的表象化,使知识很难呈现其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更多依赖的是系统阅读与深阅读。”

多年来,李郁一直倡导和致力于如何回归系统阅读和深阅读。“读书活动的形式从来都只是次要的问题,如果读的是一本完整的书,无论是通过数字平台,还是纸质平台,其功能和意义都是一样的。只有读书本身,才是最要紧的,唯有读书一条路。”他向记者举例称,网络社会让资讯的获取方式越来越便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甚至是网络谣言,而系统阅读和深阅读,解决的正是“判断是非、甄别对错”这一点,它可以补充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理想信念和知识判断力,形成一个稳定的立场和价值观,少一些惶恐和胆怯,多一些自信和笃定,“如果不读书,或者仅仅掌握了一些非系统性的知识,就很容易人云亦云。”

装帧设计的更多种可能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西安多家实体书店,一些知名的图书品牌,无论是封面、空间、色彩、字体还是纸张,更强调设计感和流行感,让人们看到了图书在装帧设计方面的更多种可能。

“书籍重在内容,不应该花太多精力和成本在装帧设计上。”一位受访者认为,他并不喜欢太过精美的装帧,每次买书迫不及待做的,就是把塑膜、腰封甚至护封拆下扔掉,“在我看来,书籍装帧,有固然好,没有也无妨。”

海南出版社编辑李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图书跳出既有的阅读载体形象,朝艺术品、收藏品的定位发展,反而激活了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的纸质美好。

李继勇举了两个例子。比如一些社科人文类书籍,过去更多的注重简洁、文艺,学术类书籍则强调理性、严谨、厚重。现在,一些设计大胆、装帧奢华的图书,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大家发现原来书籍可以做得这样精致。”

“一般来说,一部书稿进行了三校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做设计了。”李继勇介绍,过去书籍装帧只意味着做一个封面设计,版式、字体等等都是固定模式,“比如,先要画彩稿,做三四个方案,由责任编辑、出版社领导、作者挑选,三方都通过后,开始画黑白稿、做制版稿。”

现在,随着图书业的发展,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提升,从过去的书籍装帧到现在的书籍设计概念的转变,从美术设计到编辑设计新定位的提出等等,这都是一种进步。“书籍设计更强调整体性,从封面到前言、目录、正文甚至到版权页都要有完整的风格呈现。”李继勇说,要想做好设计,要在前期就介入到图书的策划、讨论、定位,从设计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

“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阅读。我们要通过设计让阅读更流畅,让读者获得艺术的感悟,享受‘悦读’。”西安独立出版人戴军认为,图书在通过这种视觉元素的精美化设计之后,增加了亲和力,被赋予了更多附加值,“书籍不同于其他消费品,纸质书除了可以阅读之外,还拥有某种‘物品审美功能’,可以用来收藏、传承,而后者的属性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要。”

戴军特别喜欢逛书店,尤其喜欢读书的场景,“摆放的每一本书都很干净、漂亮,装帧设计精良。走进书店的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书籍带给人们的享受,它所产生的文化感染力,在这种场合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杜豆

关注世界读书日

新闻推荐

临潼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阳光讯(记者刘金通讯员陈晓棋)临潼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重大事故举一反三制度,从即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安全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跳出碎片化 回归系统阅读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 业内人士谈读书)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