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舆论的聚焦,汽车销售行业的乱象逐渐被揭露,4S店里的“坑”也渐露马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4S店里“坑”出不穷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行业乱象屡禁不止
“按下葫芦浮起瓢”
汽车消费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国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高居榜首。
2018年汽车消费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大部分消费者在进行汽车消费时,或多或少地都遭遇过销售环节设下的“坑”,如被强制收取“金融服务费”等。
据行业监管部门调查,购车消费中的违规“衍生收费”还有很多,包括“强制装潢”“强制保险”等不一而足。而在车辆后期的维修保养中,一些4S店“偷换零部件”“增加维修工时”“不按三包法退换车辆”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大对行业乱象的打击力度。然而,严查的时候违规现象偃旗息鼓,“风头一过”又卷土重来。
投资多家互联网车企的博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博实说:“4S店投资、运营成本都很高,目前行业整体利润减少,厂家给经销商下的任务、指标依然很多,于是这些4S店就会打歪主意,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乱象‘按下葫芦浮起瓢’。”
“亏本卖车”
成为扭曲市场秩序的诱因
“价格倒挂”“亏本卖车”已成为大部分汽车经销商面临的严峻问题。某4S店销售人员表示,除部分特定车型销路较好,甚至需要加价预订外,大部分车型只有靠打折才卖得出去。
一位从事汽车销售工作20年的李经理透露,一辆新车指导价20万元,进价约18万元,市场终端售价为16万元,经销商每卖出一辆就会亏损2万元。以该型号车型每月单店平均销量40辆来计算,每月单纯一款车型销售造成的亏损就达80余万元。“于是,经销商就会想尽办法在各种‘衍生收费’上做文章。”
“金融购车服务费为贷款比例的6%,贷款10万元就会收取0.6万元左右的服务手续费;抵押担保费0.2万元;代办上牌费0.1万元;新车装潢约1万元;行业保险返利15%,0.1万元左右。如果所有‘衍生收费项目’客户都愿意购买,就基本上可以补齐亏损差价。”李经理说。
汽车销售行业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但这并不能成为4S店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理由。”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副局长刘林说,陕西省、西安市已开展打击汽车消费领域乱象的专项行动。
在采访中,多位汽车销售人士承认自身的做法存在问题,愿意接受整改。但他们同时表示,当前汽车销售行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厂家与销售商之间应建立更为和谐的关系。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近日,一名李姓(化名)男子前来恒丰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申请办理个人借记卡挂失补卡业务,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审核客户信息时发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