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舆论的聚焦,汽车销售行业的乱象逐渐被揭露,4S店里的“坑”也渐露马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4S店里“坑”出不穷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汽车消费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国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高居榜首。
2018年汽车消费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大部分消费者在进行汽车消费时,或多或少地都遭遇过销售环节设下的“坑”,如被强制收取“金融服务费”等。
据行业监管部门调查,购车消费中的违规“衍生收费”还有很多,包括“强制装潢”“强制保险”等不一而足。而在车辆后期的维修保养中,一些4S店“偷换零部件”“增加维修工时”“不按三包法退换车辆”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价格倒挂”“亏本卖车”已成为大部分汽车经销商面临的严峻问题。某4S店销售人员表示,除部分特定车型销路较好,甚至需要加价预订外,大部分车型只有靠打折才卖得出去。
一位从事汽车销售工作20年的李经理透露,一辆新车指导价20万元,进价约18万元,市场终端售价为16万元,经销商每卖出一辆就会亏损2万元。以该型号车型每月单店平均销量40辆来计算,每月单纯一款车型销售造成的亏损就达80余万元。“于是,经销商就会想尽办法在各种‘衍生收费’上做文章。”
“金融购车服务费为贷款比例的6%,贷款10万元就会收取0.6万元左右的服务手续费;抵押担保费0.2万元;代办上牌费0.1万元;新车装潢约1万元;行业保险返利15%,0.1万元左右。如果所有‘衍生收费项目’客户都愿意购买,就基本上可以补齐亏损差价。”李经理说。
但是,很少有客户会将销售环节上的“营销套路”照单全收,这样亏损不能完全弥补。西安某汽车销售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售后服务中的“产值”,以及完成厂家计划考核销量后的厂家返利,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
在采访中,多位汽车销售人士承认自身的做法存在问题,愿意接受整改。但他们同时表示,当前汽车销售行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厂家与销售商之间应建立更为和谐的关系。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晓霞)4月2日,记者从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获悉:西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日前揭牌成立。西安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