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军礼 刘舒雁
4月29日,省政协召开“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在会议紧凑的交流互动环节,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委员们所提问题、建议作出积极回应。
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义民介绍说,为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宣传教育工作,既抓好宣传月、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工作成就展等传统宣传,也指导各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活动等“六进”活动。
此外,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还将大力推动形成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杨义民表示,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加强做好各族群众民生保障工作。例如鼓励企业吸纳少数民族员工、支持民族聚居地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我们将持续扎实、努力促进各族群众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族群众在平等共享中增进团结。”
加大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
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张阿琅表示,“十三五”以来,省发改委以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抓手,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省发改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体育普及、社会服务兜底”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贫困地区政策倾斜上,牵头编制出台《陕西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出加大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等,各民族群众在这些工作的推进中逐步获益。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他说,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满足各民族群众受教育权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高巍说,去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和西安市围绕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考虑,加快满足各民族群众受教育权。
在建设中心城市、实施户籍新政过程中,首先将通过发挥教育先导性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通过支持西安市发展“名校+”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教育系统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初中教育民强公弱短板,实施公办初中振兴行动,统筹公办民办协调发展。教育系统还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小学逐步建立事权、财权等统一,形成符合办学规律的管理机制,并在有条件的中小学逐步下放用人自主权、职称评审权、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等。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教育整体发展中的一部分,其需求将在这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中逐渐获得满足。
新闻推荐
张周勤像□新华社发张周勤,又名张行一,化名胡轩,1917年生于陕西省长安县马王镇(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