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春燕)昨日,市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全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2382件,发出检察建议2190份,有51起案件诉至法院,目前各项主要办案数据均位居全省第一。
检察公益诉讼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包含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两年。陕西被确定为全国13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西安市检察院被确定为全省6家试点单位之一。
据介绍,2015年10月,公益诉讼工作在西安市进行试点。检察机关先后开展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助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公益诉讼“回头看”等一系列专项监督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截至2019年11月,共发现线索2382件,发出检察建议2190份,收到行政机关和社会公益组织回复2104份。共有51起案件诉至法院,已经审结的43起案件,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得到法院全部支持,目前各项主要办案数据均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17年办理了全国最大金额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督促国土部门追缴了6.7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为国家挽回了损失,被最高检评选为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十大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此外,还办理了全省首例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全省首例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为全省提供了公益诉讼的西安实践样本。
通过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共督促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81份,累计罚款598.97万元;复垦和正在复垦被占用耕地1567.65亩,修复被损毁国有、集体林地400亩,关闭非法采矿采砂场53个,关停污染源51个,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60648平方米,清除违法堆放垃圾21.36万吨,督促清理整治河道46.04公里、水域总面积154194平方米;督促关停和整治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企业和餐馆580家。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强化了行政机关主动履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依法行政,有效保护了全市国有财产、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2019西安国际骑行大会将于11月24日7时50分至10时30分在西安市高新区举行。赛事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