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柳青文学奖揭晓,西安市青年作家、《美文》杂志编辑庞洁的诗集《从某一个词语开始》获诗歌奖。而此前在本报主办的青年散文大赛上,庞洁也多次获奖,那么她是如何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中转换的呢?记者昨日采访了庞洁。
庞洁说她大概从高中开始写诗,“我觉得那时候写只是因为诗歌更符合青春期情绪的表达,直到读大学后,开始大量的阅读,对于诗歌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读了大量古典诗词以及中外诗歌,一下子有了被‘击中’的感觉,对自己的写作开始有了审视的态度。”庞洁说自己在岳麓山下读的大学,虽然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但人文气氛却很浓厚,大二的时候她就出了第一本诗集,是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那个时候我就很清晰地认识到,此生我与文学的羁绊开始了。”
因为对西安这座文化古城的向往,她来到了西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成为《美文》杂志的文学编辑。“编辑这个职业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谦卑,以及尊重文学的高标准,我写了很多作品,但自己不满意的绝不拿出来,我最早的诗发表在《绿风》,后来国内比较重要的诗歌刊物基本上都发过了,我也渐渐从‘文学编辑’变成了‘诗人’。”庞洁说无论诗人还是小说家、散文家,被叫作什么并不重要,“诗歌写作的原动力就是追问世界,探询世界的隐秘和真相。对于时代的追问,我们仅仅具备和练习修辞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拥有历史想象力和对接现实并从日常中提炼出神性的能力。我觉得优秀的诗人向来善于抵达属于人类整体命运的那部分。”
庞洁认为很多优秀的诗人也是好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她透露,她曾主动地尝试用两种文体写同一个题目,“比如曾得过咱们晚报青年散文大赛奖的散文《盲人按摩师》,我其实首先写的是诗歌《盲人按摩师》,但我觉得还有更多诗里表达不尽的细节,于是又写了同题散文。”
庞洁告诉记者,她这两年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比如从两年前开始着手写解读《诗经》的文化随笔,属于业余研读,预计年底截稿,初步解读三十篇左右,大部分篇章已在《延河》《美文》《书屋》等杂志发表过。“我想把《诗经》里的爱情整理出来,在当代展开;把《诗经》里的植物全部整理出来,看它们消失了多少,看它们如果今天还幸存着的样子……不止通过诗对周朝社会生活进行研究,也融入对今天生活的思考。”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数据 2019年1-10月 西安HIV筛查检测204.2万人次 艾滋病免费治疗门槛不断降低
数据全省每年新报告学生感染数100例以上西安前10个月HIV筛查检测204.2万人次检测西安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313个采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