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的203名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饭卡里“凭空”多出了720元餐费,大家很诧异,不知道钱从何而来。经过查询,原来,这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度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一笔“特殊助学金”。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一学期四个月共720元的餐补就这样“悄无声息”打进了203名学生的饭卡中。
该事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引发了千万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大爱”“温暖”“感动”“大格局”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其中,点赞量最高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这种‘隐形’的善良,不仅把学校的资助和爱心‘润物细无声’般送到需要帮助的同学手中,而且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让他(她)们没有心理负担,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好大学!”
在很多高校热衷于举办各种声势浩大的“资助仪式”做为宣传噱头给自己“贴金”时,西电这种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做法,让人动容,更让人敬佩。
诚如西电一样,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傲慢与轻视,更没有施舍与恩惠,有的只是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珍视,对每一个生活艰难却依旧不放弃梦想的学生的尊重。这种于细微之处所流露出的“隐形善良”,不仅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出的最生动诠释,也是一所优秀大学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精神气象。而正是母校这种“默默无闻”的真情关爱与人文关怀,让西电的学子们毕业后不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更懂得感恩和责任,热衷于公益事业,为母校赢得了交口称赞的社会声誉!
(二)
提起电影《流浪地球》,相比大家都不陌生,这部根据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一经上映,就好评如潮,最终囊括46.55亿票房,成为“中国最卖座的科幻电影”,被誉为“国产科幻电影的新标杆”!
很多细心的观众发现,电影结束后屏幕上会突然出现一行字:“鸣谢刘德华先生”!心中不禁疑惑:刘德华既不是投资方,也没有参演,为什么导演要“隔空”感谢他呢?是蹭热度吗?
当然不是。
原来,最初《流浪地球》的原著版权在导演宁浩手里。然而,当宁浩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拍摄这种视效电影时,他没有屯积居奇,而是豪爽地将电影版权交到了年轻导演郭帆手里。但郭帆的拍摄并不顺利,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当时,宁浩正忙于拍摄自己的影片,除了出钱外,为了帮《流浪地球》剧组省钱,还毅然把拍摄场地和剧组服装借给了郭帆,甚至友情客串了一个角色,这才保证了电影的顺利完成。可以说,宁浩是《流浪地球》的“大救星”!
可是,这和刘德华又有什么关系呢?
时间要追溯到2005年。那时,宁浩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他拿着一部自己写的电影剧本,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却得不到任何投资人的赏识。这时,他听说有个香港人启动了一个叫“亚洲新星导”的项目,愿意个人出资2500万元,资助七位新锐导演。反正已经走投无路,宁浩决定去碰碰运气。
哪知,香港人看过宁浩写的剧本后,非常感兴趣,立即给了他300万元资金。宁浩正是拿着这笔钱,拍出了让他“一战成名”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并以低成本斩获近3000万元高票房。此后,宁浩又接连拍摄了好几部口碑上乘的电影,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电影大师。可以说,是“亚洲新星导计划”成就了宁浩,他也一直视那个香港人为伯乐。
这个香港人,就是刘德华。
正是刘德华当年的知遇之恩,成就了宁浩的电影事业;而宁浩也心怀感恩,功成名就后,发起了扶持新人导演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主动去提携郭帆、文牧野等后辈,才成就了《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影响中国电影行业的佳片。
(三)
在气象学上,有一个著名理论叫“蝴蝶效应”: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扰动了气流,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北美洲的一场龙卷风——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就像一根奇妙有趣的链条,如果受资助的203名学生毕业后将善良的种子播撒,《流浪地球》推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那最初扇动翅膀的蝴蝶,正是西电默默的“人文关爱”和刘德华当初的“无私慷慨”。
是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心存善良,心怀感恩。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只要保持着善良和初心,这个世界终将会与我们温暖相拥!
新闻推荐
6月中旬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坚决落实中央督导组要求,始终把落实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反馈问题整改...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