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潇)记者9日获悉,西安交大研究人员对现有各种组学技术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解读,阐述了每种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指出整合多组学进行研究已为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解析和诊疗技术研发带来了新契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复杂骨骼疾病,确定人类体内骨质疏松症的遗传结构,特别是解释潜在的基因组和分子机制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除了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确定的易感位点外,各种组学技术的进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都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剖析。然而,每一种技术都不能单独捕捉疾病病理学的全部信息,无法全面识别潜在的病理分子机制。12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长篇综述形式在《自然》综述类期刊《自然综述—内分泌学》(NatureReviews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24.65)在线发表,题目为《骨质疏松症的分子遗传决定因素解析》。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第一单位,杨铁林教授为第一作者,美国杜兰大学邓红文教授为通讯作者。
新闻推荐
细细一根导丝穿通生死隔阂 记“行走在心尖上”的导丝舞者谢芳元
■记者王超一根导丝可以穿通生与死的隔阂,一份执念能够挽救“心”的生命!西安市第四医院内科一病区主任兼介入中心...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