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剧不好拍,但《山海情》却做到了。这部由国家广电总局策划组织指导的扶贫题材电视剧自1月12日上星后,便成为当下电视剧市场力捧的剧作之一。
《山海情》是继《大江大河》系列“激荡三十年”后,正午阳光打造的长达25年的“扶贫往事”,曾执导过 《闯关东》《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等经典年代大戏的“黄金组合”高满堂、孔笙、侯鸿亮再次合体。强大的主创团队保证了作品的质量,然而《山海情》远比预想的还要好,它完成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年轻化破局,豆瓣评分高达9.4分,不少观众用口碑炸裂、年度最佳来形容它。
不一样的扶贫故事
《山海情》讲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福建对宁夏进行对口帮扶,西海固地区的人民完成异地搬迁,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一望无际的黄色戈壁,漫天的风沙,《山海情》开篇真实地还原了西海固地区的自然风貌。张嘉益、闫妮、黄轩、热依扎等演员个个灰头土脸。导演孔笙真实地塑造环境和人物,让观众感受到西北特困地区有多苦多难。
西海固地区出了名的贫瘠,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和两笼鸡就能让村民把女儿卖给别人做媳妇。除了环境苦,村民观念也落后,吊庄村移民工作刚展开就出了7个“逃兵”,村长带头吃政府发的扶贫鸡。所以,《山海情》的叙述重点不只是扶贫工作怎么做,它更从源头追问,探讨村民想什么、要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下,让上世纪90年代扶贫攻坚工作的困难性得到了最直观的呈现。
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
如果细探最近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电视剧,《装台》《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都摆脱了以往电视剧主人公式的叙事模式,将镜头对准了与时代同行的人物群像。
《山海情》中的每个人物都从多个侧面展开。黄尧饰演的白麦苗是白校长的女儿,是马得宝的青梅竹马,也是第一批响应当地号召,千里迢迢远赴福建打工的西北女子。每一个人物都有感染力和爆发力。热依扎饰演的水花,丈夫残疾,她拖家带口走了七天七夜,从西海固横跨400多公里走到玉泉营;马得宝出去闯世界被抓回来挨打,想走出去的原因是“不想一天三顿吃洋芋”,没有强硬煽情,所有人物情绪的爆发都是水到渠成。每个人物都塑造得相当扎实,村民灰灰土土的脸,3个人换着穿的裤子,男人们耳朵后面别的纸烟、蹲墙角的姿势,贯穿全剧的西北口音都非常鲜活形象。
这三部剧的主题都很宏大,但落脚点是每个平凡的个体,以更能击中大众情绪的群像为切入视角。 《大江大河2》中,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人共同展现了改革浪潮下年轻一代的多样面孔。 《装台》借刁顺子这些小人物,讲透了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一个个小人物带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中,人的性格、人的品质、人的命运被逐一放大,共情因此而生。
主旋律创作的守正创新
观众缘浅、没话题度一直是主旋律电视剧的难题,自《装台》之后,有温度、有深度的主旋律电视剧开始在电视剧市场大放异彩,打破观众对主旋律剧喜欢说教的印象,吸引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各个圈层。
《装台》《山海情》等电视剧的“出圈”恰恰是因为找对了主旋律的路子,创作越来越年轻态,开始有意思起来。
除了对剧本的打磨、人物的塑造,主旋律剧本创作年轻态,赢得共情的原因还有对方言的使用和对地方文化的真实还原,共同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山海情》贯穿全剧的西北方言成为天然的喜剧土壤,西北方言不仅能折射出西北丰富的地域文化,更能生动朴实地展现当地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
《装台》中的西安美食美景、风土人情成为剧情发展的背景板,展现出人物的精气神和生命力,陕西人的粗犷大气也引发了观众的亲切感。
从这三部剧来看,主旋律题材虽然严肃,却有扎根真实案例和鲜活生命的天然优势。以真诚的讲述态度还原时代背景,扎根于多样的地域特色中展现鲜活的人物群像,主旋律题材也能讲出出彩的好故事。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张芝萌
新闻推荐
三改 一通一落地 星火路上12座高压铁塔将被拆除 所有线缆近期将全部落地
本报讯(记者拓玲)记者21日获悉,按照全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要求,多年来严重制约城西交通出行的星火路上12座高压铁塔...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