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乐)“重污染应急对企业的管控是不是太严了”“可否请专家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1月29日,市生态环境局邀请建筑、两类企业、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的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聆听企业的“酸甜苦辣”与建议,为企业搭桥服务,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企业:建议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升级”
座谈会现场,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军告诉企业代表:“今天这里没有‘尊敬的领导’,我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大胆提意见。”话音刚落,整个座谈会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畅所欲言,提出疑惑与建议。
“我们企业近年来陆续投入了减排设施。”一企业代表说,重污染应急响应启动后,全线停产,1000多名工人无事可做,给企业造成了影响和损失,希望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升级”。另一家印刷行业的企业代表说,如今从上到下都重视环保节能,自家企业也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客户向企业靠拢。他认为,冬防期只是应急措施,企业减排也只是降低污染物的措施之一,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企业以信心,让企业能看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形成主动减排意识。
一家汽修企业代表说,汽修行业污染少,是否可以在低级应急响应下享受“豁免”不停产。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陈超解答说,全市有935家汽修企业,因为数量多,集中排放污染物很大,不能放手不管。据此,他提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汽修企业使用先进的除污设施,将污染物进行全收集全处理。
沙龙:“酸甜苦辣倾诉出来,一起寻求解决方式”
“2020年,西安市空气质量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重污染应急响应之下,对企业的管控‘太严’。”刘军说,本着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原则,邀请企业代表,就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执行,聆听大家的意见建议,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法,完善措施。
“大家的委屈和酸甜苦辣都在这个平台倾诉,一起寻求解决方式。”刘军说,有关意见建议,市生态环境局将及时梳理汇总,并向省生态环境厅及生态环境部反馈,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搭好桥、服好务,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当日,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专家、各业务处室相关人员也来到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共同改进。
陈超说,企业认为末端治理最重要,其实源头管控、过程管控也很重要。有些企业升级改造的愿望很迫切,但路线、途径不明,西安市专门聘请了“一市一策”专家团队,企业可通过相关分局与专家沟通。
专家:上一个应急响应期间,全市实现减排颗粒物3074.7吨
据“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专家张宁宁介绍,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沙龙性质的交流会,让企业充分发声,通过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利于后期相关政策的制定,对企业进行“一厂一策”“一企一策”的精确分类指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经初步测算,在上一个应急响应期间,全市实现应急减排颗粒物3074.7吨,二氧化硫13.6吨,氮氧化物735.4吨,VOCs85.3吨,对PM2.5日均值下降贡献约10.4微克/立方米,管控期间有两天AQI下降1个等级。
张宁宁说,2020年,西安市的空气质量取得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优良天数250天,同比增加25天。这是近4年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其中优级天数含金量很大。
另外,2020年也是从2017年以来,西安第一次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总体来说,无论是污染物浓度还是优良天数,这样的成绩单都离不开市民和企业以及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彦袁波实习生刘亦婷)1月28日,记者从延安火车站2021年春运媒体座谈会上获悉,延安2021年春运自1月28日起至3月8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