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水而兴。因浐、灞两水相会而得名的浐灞生态区拥有着丰富的滨水资源。浐灞生态区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浐灞生态区河湖环绕,公园点缀,面貌焕然一新,1200公顷水面、2000公顷园林和六大生态公园诠释着绿色新西安的浐灞样板,形成了“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成为西安面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2020年,浐灞生态区按照“目标再提高、任务再增加、标准再提升”的总要求,以十项重点工作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点项目拉动投资高位增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绘就生态底色
开启文旅融合新时代
作为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浐灞生态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0年浐灞生态区全速推进29公里“三河一山”绿道建设,高质量推进38个绿化提升项目及“十四运”会17条迎宾线路绿化建设,建成绿道12.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8.24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广场3个、提升改造绿地广场2个。
2020年,浐灞生态区持续开展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浐灞河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第十二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建设,浐灞河及人工湖水系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PM1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较上一年有明显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优美的生态环境绘就了城市发展的底色。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文化”的特色发展定位,以“文旅+”促进多业态跨界融合,形成了“生态+文旅+会展+演艺+体育”的发展新模式。
灞柳迎送、世园晨曲、长安塔影、月光宝盒、湿地观鸟、落日彩虹、丝路演艺和千古情缘的“浐灞八景”让人流连忘返;华夏文旅《驼铃传奇》秀和宋城演艺《西安千古情》两大文旅品牌交相辉映,为西安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2020年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千年古都·常来长安”2020浐灞文旅商云集活动暨生态文旅新场景发布会、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丹青画西安·最美绘浐灞”等千余场文旅活动,打响了浐灞生态文旅名片。
同时,浐灞生态区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功举办了西安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社会组)、雁鸣之路夜跑、“喜迎‘十四运’,巾帼文明行”健步走、2020年陕西省群众足球乙级联赛(浐灞赛区)等多项赛事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群众参与其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全民健身热潮。
彰显“浐灞速度”
全力加载“十四运”配套建设
作为全市迎接“十四运”的主战场及核心区,浐灞生态区承担了124项任务,总投资量130亿元,排在全市各区县、开发区第一位。浐灞生态区每周召开迎“十四运”工作专题会,及时传达市委会议精神,对重点任务实行周碰头、月研判,着力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迅速推进,全力迎接“十四运”,坚决做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2020年,浐灞生态区先后建成通塬路跨东三环桥、通塬路跨浐河桥、金茂一路跨浐河桥、欧亚一路跨浐河桥4座桥,加速畅通了两河四岸;香槐六路跨灞河桥、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十四运”会开幕前全部完工,大幅缩短行政中心片区和三中心片区之间通行时间。浐灞片区35条道路快速建成,78.38千米架空线缆全部落地,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全部完成,5条断头路全部打通。
城市征迁,腾的是眼前空间,谋的是长远发展,改善的是人民生活。2020年,浐灞生态区围绕“十四运”服务保障、会展之城建设等重点工作,启动16个村拆迁改造工作,征迁土地约7000亩。其中,奥体中心轴线灞河左岸片区2.2平方公里村庄拆迁仅用时两个半月,爱菊豆制品厂拆迁提前一周完成拆除任务,创造了“浐灞速度”,体现了“浐灞担当”。
浐灞生态区树牢“以项目建设看发展论英雄”理念,攻坚克难、担当奋进,通过重点项目“加速跑”提升产业能级,推进区域发展。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展览中心重型展厅、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进博馆、陕西数字出版基地、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自贸中心等项目,让灞水之滨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浐灞正展现着现代活力新西安的无限动能。
聚焦新兴产业
点燃绿色经济新引擎
2020年5月,被大家亲切称为“月光宝盒”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和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惊艳亮相灞河之畔,先后举办了西安车展、西部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等100多场有影响力的展览活动和会议活动,荣获“2019-2020年度中国十佳会展名区”、2020年度全国会展业“金樽奖”最佳品牌会展城市奖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城市新地标。
2020年,浐灞生态区丝路会展产业园启动运营,引进会展企业80余家;搭建会展行业大数据平台并上线运营,建立会展产业数据库和运营智库;推动滨河两岸高端酒店集群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会展产业链,初步构建了会展产业链,“会展+”经济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浐灞生态区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数字经济、科创产业厚积薄发,培育和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经济、新业态,成为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示范区、首批省市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
目前,浐灞生态区拥有腾讯双创小镇、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场等双创载体45个;携程集团西安公司等经济百强企业落户浐灞;搭建“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同时,浐灞与携程集团建立战略协议,与腾讯集团共建腾讯众创空间。引进或培育数字经济企业约154家,聚集各类数字领域专业人才2000多名。
一直坚持“生态化、国际化、产业化、城市化”发展方向的浐灞生态区,正在逐步实现“水岸景观”向“水岸经济”的转化升级,数字经济活力凸显,“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构建开放格局
打造国际交流会客厅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不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陕西自贸试验区浐灞功能区建设为引领,构建国际交往门户经济新格局,紧紧围绕“金融创新、人文交流、会议会展、对外贸易”四大产业定位,打造具有浐灞特色的国际平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开放半径。
西安“一带一路”商务中心作为浐灞自贸功能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多国别“云互动”、外国使节“云推介”、跨国“云签约”等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助推对外贸易产业链优化升级。目前,西安“一带一路”贸易之家汇集了42个国家5000多种特色贸易商品,同步宣传和推介各国国家形象、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充分发挥了“外事+外交+平台+资源”的聚集优势,以创新模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作为首个主打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平台,“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完成了俄文版网站开发上线,不断改版升级,已成功入驻企业174家,数千件陕西特色产品在线展示,“通丝路”平台出口站点企业已覆盖陕西80%的县域地区,出口产品达200余种,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1590万元人民币。
增强民生福祉
建设幸福宜居生态城
浐灞生态区始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以来,浐灞生态区坚定教育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头号民生工程。2020年,浐灞生态区新建学校幼儿园20所,建成开学4所,提升18所,新增学位7560个,此外,2021年将投用的10所学校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可新增学位11250个。通过委托管理、一长多校、结对提升等合作办学的模式,引进成熟“名校”经验,开展深度合作,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5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办学质量。
浐灞生态区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及“五大专项”等活动,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设立“水电气暖”综窗,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建设,推出37个“一件事套餐”,累计办理5733件,精简材料14%,压缩时限比例18%,减少跑动次数比例95%;启动“交房即交证”改革,极大缩短房产证办理时间,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同时,建立跨区通办事项机制,联合高新区、经开区、港务区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四区通办、一次办成”新模式,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
2021年,浐灞生态区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开放活区、幸福满区”五大战略,以产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招商、基础设施提质、生态示范突破、民生全力保障为主要抓手,推动区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进入新高度,为建设成为国家黄河流域及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新示范、陕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新区域努力奋斗,努力建设生态西安、美丽西安的浐灞样板,奋力谱写浐灞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文/郭旭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艳芳)西安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