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
陈玉 本报记者 王军政 实习生 周姣宇
对身负残疾的徐泾声来说,这扇窗子就是自己抓在手里的梦想。
59岁的徐泾声是彬县人,当他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无情地剥夺了一个孩子奔跑的梦想。
由于下肢残疾,他永远只能远远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像小鸟儿一样快乐地跑来跑去。“我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和正常人一起奔跑。”
行动不便,招工人家不要。1973年,高中毕业的徐泾声回到了曾经下乡的农村。
在村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中医。“也许从这浩瀚的医学海洋里能够寻觅到心中的梦想。”就是怀着这份希冀他深深地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医古文函授学习班和中医成人自学考试中,他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并获取了中医师职称。可他没有满足,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医培训,一个接一个的深造机会闪现着他残疾的身影。
这些年来,凭着中医实践中的摸索总结,他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并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
为了给自己谋一条“自食其力”的生路。1984年,徐泾声贷款2000元,把自己家靠巷道的一间破房翻修了一下,在农村买了一个烂药柜修一修,把自己家的旧家具改成货架,用砖头砌了两个台子,中间搭上一块大木板做铺柜,就这样在自己家办起了一个小药房,取名“春草堂药店”。
当时,他一个人行动不便,年迈的父亲就给他帮忙进药、炮制、抓药。由于徐泾声看病认真,虚心好学,对人热情周到,所以周围邻居由近到远逐渐传开,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头一个月结算后就挣了200多元。
握着人生第一次劳动所得,徐泾声热泪盈眶。
药店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之后他又开了另一家药店。县民政局也把他的“春草堂”药店批准为社会福利企业。
从家里简陋的小药店到200多平方米的大药房,从每个月的养家糊口到现在年收入三百多万元。徐泾声不再看着别人“奔跑”。
他说,虽然我今生实现不了奔跑的梦想,可我在自强的路上实现了梦想的奔跑! (B)(14)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苗裔)5月24日,彬县城关、新民、炭店、北极、水口等五镇总工会分别挂牌成立,开创了咸阳市在镇级单位成立总工会的先河,标志着全市工会组织体制建设重心开始向基层发展。彬县城关镇地处城...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