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简讯:为了让“最美”点亮彬县,该县从11月开始,采取基层推荐、逐级上报、定期公示、群众评议等办法,在全县各行各业开展寻找“最美党员”、“最美村官”、“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农民”、“最美司机”、“最美工人”、“最美少年”等“最美人物”活动。此项活动以“推荐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主题,以深化“学雷锋、做好人,构建和谐彬县”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是新形势下用身边人教育感化身边人、治理道德失范的一种好形式(见12月3日《咸阳日报·都市新刊》B1版)。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古人提出的“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一言,深于矛戟”、“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耻”……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等一大批“模范公仆”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郭明义、呼秀珍、卢效平等一大批“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平民英雄”,都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昭示着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道德领域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不讲诚信、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十分恶劣。
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现象易发多发,既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之因,也有道德教育不够有力之故;既有惩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之因,也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之故。
那么,如何治理道德失范呢?仆以为,在三措并举——强化道德教育、加大惩戒力度、健全长效机制过程中,应把前者作为重中之重。为什么呢?因为“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因为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唯有抓好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方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的道德教育从未间断过。然与过去相比,现在道德教育的对象、环境、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引导感化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一刬沿用老套路、老办法,很难取得实效。应不断创新观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性,增强人们的道德力量,营造有德光荣、缺德可耻的社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彬县开展寻找“最美人物”活动,不失为汇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的创新之举,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治理道德失范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各县区、各部门可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B)⑧
新闻推荐
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交流一天的工作,算是郑三峰(左一)每天比较轻松的时刻。本报记者沈广睿李石摄本报记者沈广睿李石当你穿上警服,心里是使命,肩头是责任,脚下是征途,脊梁是正气。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福银...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