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魏彦林 赵俊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过去长武农民形容高昂医疗费用对家庭收入影响的一句俗语。而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有效地消除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后顾之忧,从而使长武农民“敢看病”了。
近年来,长武县以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完善、规范和发展为核心,本着“为民、利民、便民”的宗旨,积极推进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参合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受益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让广大参合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农民群众撑起了一把惠民医疗的健康“保障伞”。2012年,全县参合群众158548人,参合率98.1%。截至去年底,为全县21.5万人次报销医药费4997.17万元。
为了推动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参合率,该县制作了新的宣传板面、彩页、年画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乡镇集会、庙会、节假日等时机上街宣传20多次,组织中心工作人员采取进村入户、进医院、进病房等方式进行宣传共40余次,发放宣传年画、彩页共70000余张。广大群众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对新农合的报销标准、报销流程、报销办法等相关政策已耳熟能详。
昭仁镇灵风村88岁老人马玉莲说:“镇村的干部上门给我办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把我的命拉住了!党的政策好得很!”2012年10月份,马玉莲因冠心病复发在西京医院进行治疗,共花费71412.47元,按照80岁老人享受80%的报销比例,获得补偿55530元,这可是这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正是这实实在在、细小入微的工作,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据了解,为了更加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该县创新补偿模式,采取探索尝试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定点医院就医的新型模式,使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拖延”,大病、小病都能得到有效、及时医治。同时,还创新实施了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全方位的补偿模式。2012年5月份,全县新确定了26家村卫生室为第四批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定点村卫生室总量达到了104家,占村卫生室总数的62.5%。
对于许多生活并不宽裕的农民群众而言,动辄成千上万的医疗费可谓是天文数字。如今,因为有了新农合,农民有病敢医了,“小病拖着扛,大病没钱看”已成为历史。 (B)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李莹)近期,长武县公安局相公派出所组织全所民警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辖区21个行政村(组),走访慰问各村治安积极分子和困难群众30余户,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新春祝福。在走访芋元乡李王村...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