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
历史上,长武县是古豳国的属地,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受西周文化的影响较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居民文化。其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门楣斗格文化,至今相沿,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
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人们常常在上面写上吉祥福寿等祝福语,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武门楣斗格习俗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按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表明建筑物处所、名称的,如“昭仁寺”、“天齐殿”、“玉皇阁”、“宜山书院”、“山西会馆”、“东兴楼”、“白衣寺”、“药王洞”等。
二是寄托美好愿望的,如“吉庆有余”、“耕读传家”、“百福并臻”、“安且居”、“德为邻”、“福履随”等。
三是自勉训诫的,如“宁静致远”、“和气致祥”、“业精于勤”、“平为福”、“和为贵”、“谦受益”、“恭俭让”、“自强自立”等。
四是托物言志、憧憬未来的,如“与竹居”、“乐琴书”、“诗书堂”、“七宝斋”、“翰墨园”等。
五是抒发情怀、歌颂新生活的,如“政通人和”、“人杰地灵”、“江山如画”、“五谷丰登”、“热爱祖国”、“天赐百福”、“讲文明”、“树新风”等。
长武门楣斗格习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相沿不衰,且具有贯通古今的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其内容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意境高雅,含义深刻。许多门楣斗格的内容出自典籍文献、格言警句,读后使人深受启迪。其次,门楣斗格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和楹联一样,通过书法艺术而表现,又结合镌刻、装饰等工艺美术手法而展示,令观者赏心悦目。另外,门楣斗格还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百年来,在长武门楣斗格习俗传承过程中,相继出现过高维岳、鱼献珍、尚丕勋、尚敦厚、张自强等地方书法家和洪春发、赵守进等民俗研究者,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门楣斗格的艺术形制、思想内容和书体风格等做过不少整理、介绍和推广工作,使长武门楣斗格习俗一方面保持着传统文化的品位,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符合时代气息的更新与发展。(C)(5)
新闻推荐
货车深夜翻入深沟 交警艰难攀岩援救因车祸时间过长 司机不幸遇难
交警正在对坠崖的货车进行施救。本报讯(程文斌记者沈广睿)送沙石的大货车在便道上坠崖掉入山沟,长武县交警大队交警紧急驰援,虽经多方努力,货车司机最终还是不幸遇难。长武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元月7日...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