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焱)1月21日,记者自市物价局了解到,自去年年初以来,咸阳市价格总水平同全国各地一样,受国际、国内市场多重因素影响,一路走高,尤其是从下半年开始,以农产品为主的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涨幅明显加大,随后国家、各地出台多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等政策,价格上涨幅度和涨速明显减缓。到去年11月上旬,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目前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去年11月,咸阳市物价与关中同级地市相当。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9.2%;油脂、肉禽及其制品分别累计上涨24.3%、16.5%和12.9%;烟酒及用品类同比上涨0.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同比上涨4.9%;衣着类同比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同比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与去年持平。
此次价格上涨中食品类、副食品类价格成为主。小麦、玉米收购价从去年初开始上涨到去年8月底,上涨到历史高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7%和28.9%,较年初上涨了4%和15.3%;部分小农产品(杂粮)价格出现异常,如绿豆、小红豆价格几乎翻一番多。
由于原粮上涨,其附属产品及副食品价格紧随跟其后开始上涨。2010年11月初,面粉、大米等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5.8%和23.8%,较年初分别上涨9.2%和13.4%,副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4.7%,较年初上涨了11.2%。
受自然灾害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明显。本地主产品种价格同比上涨21.9%,外调或反季蔬菜价格平均同比上涨52.3%。
从去年11月上旬开始,粮食、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保持较稳定状态,蔬菜价格回落明显,截至目前,蔬菜价格比上涨前回落了19.6%,但仍比2010年初平均高出20.1%。
据市物价局价格监测科分析,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粮食等农产品发力,随后价格上涨品种和范围逐渐扩大延伸,波及到副食品等价格。随着国家、各地出台多项抑制价格和市场监管政策,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很好遏制。(D)(4)
新闻推荐
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大拆迁,二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后,咸阳市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快,先后落实旧城改造项目56个,合同引进资金216亿多元。图为北安村旧城改造拆迁现场。本报记者李军朝...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