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央视网“图说三十年”栏目中写道:曾几何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吃了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含义,但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都对此感触颇深。因为,“吃”是那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车有房,生活小康”曾经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许多普通人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一股强劲的学车热也随之迅速升温,考驾照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一种风尚,人们的问候语也悄然改变——
双休日,车管所证照室民警依然加班受理机动车驾驶证业务。
民警向新注册机动车所有人发放车牌。
学员之间相互切磋。
本报记者 韩焱 实习记者 宋超 文/图
“你考驾照了吗?”简单的一句问候,透露着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这句近两年最流行的问候语,就像以前两人见面后问“你吃饭了吗”一样自然、流畅!
学车人数三年翻三倍
“近年来咸阳市汽车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私家车越来越多,学车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每年增长都在万人以上。目前咸阳市共注册驾校21家,2008年全市共办理驾驶证3.5万件,2009年办理驾驶证5万件,2010年达到10万人,学车的人数三年增长了近3倍。”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王教导员说。
捷信驾校总教练张来勤告诉记者,近年来学车人员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学车的女性越来越多,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中老年人学车的也比以往增加不少;三是一些大学生和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成为学驾照的主力军。
跟风学车不可取
走在路上,我们常能看到不少私家车的后面玻璃上都贴有“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的纸条。当许多人为圆车梦而欣喜时,学车热背后的诸多问题,让人又多了几分忧虑。
记者在某驾校采访时发现,当天报名候考的表格足有四五十张。一位姓胡的女士说,自己身边的人几乎都已拿到了驾照,自己再不报名就感到落伍了。于是过完年就赶紧报了名,可临近考试想练车,却发现由于人多,轮到自己时往往只能练上几个来回。
记者在城区部分驾校采访时也发现,今年春季以来,驾驶培训异常火爆。
对于不断升温的学车热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学车热也存在盲目和被误导的因素。一些人信奉“开车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于是就不顾实际盲目跟风,这是不可取的。
高潮时每天办证500件
随着学车热的不断升温,市交警支队车管所业务大厅也迎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办证高峰。
2月25日,在市车管所业务大厅里,各业务窗口前群众排起长龙,窗口内民警们紧张地忙碌着……
证照室主任薛莹莹说,去年以来,民警们几乎每天都需加班加点受理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平均每日办理初次申领驾驶证300余件,而高峰时一天办理500件。
“为了保障前来群众当日办理,我们对受理报名工作进行了分工,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加强对受理窗口的监督检查,提高窗口工作效率。”薛主任说,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他们采取了延时服务、双休日加班等措施,让群众满意。
“电子考官”堵住人情关
考官坐在考生旁边监考,这是以往考驾照的一贯方式。随着场考仪这种“电子考官”正式上岗,考官再也不用跟车了。那么“电子考官”究竟会如何监考,与之前人工监考又有何区别?
2月26日,在龙亿驾校考场,记者看到考场候考大厅内聚集了50余名考生,大家都在关注着候考大厅内的巨型液晶显示屏,耐心地等待着语音提示系统点到自己的名字。
在监控室,记者见到了负责安装调试场考仪的罗老师,提及场考仪与以往考试形式的区别,罗老师坦言,减少了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
据了解,使用场考仪进行考试,就是在考试车内设有音频、视频系统,考生考试时只需进入对应车号的考试车内,语音系统会提醒考生按照设定步骤考完全程。而考官们坐在电脑屏幕前,就能对全部考场进行监控、指挥。每位学员考试过程的音像资料随机保留并直接进入市车管所业务管理系统。
场考仪的使用更具规范性和严密性,从某种程度上督促了驾校教练和学员的日常练习,让学员把基本功学得更扎实,提高了学员的驾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考试效率。
目前,咸阳市已有两个考场配备了场考仪设备,已进入试运行状态。(D)(4)
新闻推荐
“3·15”—咸阳质监在行动 咸阳市春季农资打假全面启动,农资、建材、食品三项成整治行动重点
为假酒私刻的专供条形章。执法人员查出的大量假酒。假酒瓶上用固体胶粘着拧掉的真酒锁扣。质监部门对假化肥进行填埋销毁。本报讯(记者边江亭)当前,随着“3·15”临近,春耕生产也已全面展开,咸阳市农...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