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兵器商鞅戟
据著名历史学者、咸阳师院历史学院教授雷依群介绍,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云梦县有一位兢兢业业的小吏,他的名字叫做喜,记载了这样两起案件: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两个士兵为了争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军为敌人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
事情的原委要从商鞅变法确立的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讲起。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公士”爵位、一顷田、一处宅院和一个仆人。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依次可以获得公士、上造、簪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侯、彻侯等二十等爵位。这样,在战争中斩获的敌人人头,就成为获取爵位的凭证。所以,就出现了我们前文说到的那一幕。
秦人为什么对军功爵位如此看重?雷教授指出,首先,在军队中,级别不同,待遇相差很大,如:在吃饭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出土秦代竹简表明,三级爵位(簪袅)每天可以吃一斗精米、半升酱,一盘菜羹。但二级爵位(上造)却只能吃粗米,更不用说其他的副食。至于那些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很不容易了。
其次,爵位可以传子,可以受益全家。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因此,当战场杀敌成为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改善家庭生活状况,甚至提高身份等级的一种手段时,人们对战争就抱有极高的期望了。根据史书记载,秦人一旦得到要开战的消息,会奔走相告,相互庆贺,就像饿狼看见了肉,顿足赤膊、急不可待。上战场前亲人送别最常说的就是“如果在战场得不到爵位,就不要回来了。”在这种时刻,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因此,秦兵在战场上无所谓生死,光头赤膊,一手提着人头,追杀自己的对手,如同饿狼扑食。六国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
十二等军功爵制极大地调动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使秦国迅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奠定了基础。(C)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2006年,咸阳承担教育部西部省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汇报会现场任务,2008年,全市投入2661万元,在50个高考、中考考点安装电子监控、网上巡查系统,截至2009年,建成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教学收视...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