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对于近日来,咸阳市百姓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是如何看待的?对企业良心、政府责任,他们有哪些诉求?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咸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珏。
记者:如何看待近期以来市场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李珏: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将其原因归结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说明问题,它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近期以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有些人认为是打击力度不够,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早在2010年9月5日便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以高压态势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活动,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屡屡出错,问题在哪呢?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市场监管检测体系上,其实,所有的参与者、生产者、管理者、传播者、旁观者都应该负上一份不可推诿的责任。在我看来,大量的制度安排工作以及市场参与机制还有待于我们逐一历史性地建设与修正。
记者:如何建立健全良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李珏:维护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单靠某一个单一的手段和部门是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部门、监管部门以及食品生产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增加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一方面,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管理人员,要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在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求从事食品种植、生产销售人员应当系统地、经常性地开展道德、责任、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树立起质量关,道德观。其次,净化市场源头。对于我们每天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对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进行调整,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于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再次,建立市场及检测体系。在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食品主要质量及参数进行检验,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展开抽检,如此以来,不合格的产品便很难流入市场。最后,增加媒体透明度。网络、电视台、报纸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报道食品检测结果,对优质合格的产品进行表彰,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责令其下架,令其整改或停产。
记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李珏:注意看食品的包装标识是否健全,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购买时,最好去规范的超市、食品店,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者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当购买食品时,消费者权益受到威胁,及时到相关的法律部门求助。(C)②
新闻推荐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