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出的“饲料”
本报讯(记者 殷常兴 实习记者 于成龙)站在老远就能闻到恶臭,这个院内在干啥?本报接到群众热线电话称,渭城区旅游路安陵附近一院墙内不断飘出恶臭,有时方圆一里外都能闻到臭味。
饲料加工 恶臭令人作呕
昨日,在读者的指引下,记者顺着旅游路由西向东,大约离安陵有一公里处,有一条向南的沙石路,路的尽头有一院墙,墙内树木高大。
但还没进入院内,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院内苍蝇“嗡嗡”乱飞,门口一间房内放置几个铁皮桶,桶上沾满鸡毛。进入院内深处,恶臭更浓,令人窒息,记者发现这是一个加工厂,经打听知道是在进行饲料加工。
记者看到,院内遍地都是动物毛,厂房外两个大锅内不知是什么东西,恶臭难闻,苍蝇更是成堆扑在锅内,一有动静,“嗡”一声,满天飞舞,空地上晒有经过加工后的原料。
生产低劣 工人蓬头垢面
来到厂房前,几个蓬头垢面的工人站在门口,衣服上沾满污垢。记者以想买骨粉为由接近工人,一工人告诉记者,这儿是用鸡毛和动物骨头加工饲料。
这名工人带着记者去看加工成的骨粉,沿途路上、空地上遍地都是鸡毛、骨头及晒的所谓的“饲料”,而“骨粉”里掺杂着大量的牛毛。在生产区周围,记者发现大量的垃圾胡乱堆放。对于厂房边的两个锅里的东西,工人说,这是鸡肠和鸡血,也是准备加工的“饲料”。
工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来自河南省,在这干了一段时间,加工后的原料隔几天就来车拉走。记者看到,院内和房内有几台机器还在运转,工人们没有任何防护设备。
老板称证照齐全
工人告诉记者,老板上午开车走了,人没在。工人给记者一个电话,说要买骨粉找老板谈。记者在一间房内发现,墙上挂着两张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名称为“咸阳渭沣饲料厂”,地址为“北郊西石路”,证件经营期限,一张为2003年7月3日至2006年7月3日;另一张经营期限不见踪影,但发证期清晰可见,为2003年7月3日。记者离开后,在旅游路边找到水洗了洗,但浑身臭味仍然挥之不去。
随后,记者致电老板并说明身份,老板说,这个饲料加工是国家允许的,目前他的证照齐全,等他回来后向记者出示。
是否像老板所说的证照齐全?是否经过环保评估、加工的“饲料”质量有无保障、工人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有无人身安全保障(动物毛发、血、肠及骨头等都沾有细菌)、加工的“饲料”流向何处?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D)(4)
新闻推荐
武功是我的根 红歌是我的源杨紫萍献礼家乡人民 嘹亮红歌送祝福
杨紫萍为学生代表赠送礼物本报讯(记者马元聪郑苗裔鹿韬实习生李钊昱)“火红的七月,激情飞扬,红歌嘹亮,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个喜庆的红色之年,我们唱响红歌、颂扬党恩、歌颂祖国,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姿...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