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波海 赵鹏
渭河,这条孕育了关中大地几千年文明富饶的生命之河,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迎来了重新焕发生机的新机遇。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渭河咸阳段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将致力于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结合体,让渭河成为推动咸阳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动力和源泉。它不但能确保城市防洪安全,而且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必将促进地域经济发展,从而使渭河治理拥有了更雄厚的资金保证,最终使河道治理、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三个效益”协调互动起来。
今年是咸阳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市政府更是把渭河咸阳段的综合治理改造项目作为提升综合实力,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来抓,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英明决策、抢抓机遇,从去年年初就组织力量,加强领导,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到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都快速行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开展了渭河综合治理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了规划立项和项目融资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成效,从而为今年推进渭河咸阳段综合治理改造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正是民意所向、民心所盼。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这是古时人们对渭河两岸美景的描述,那时的渭河水很清、景很美。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可以让美景重现。碧波荡漾,生机盎然,未来的咸阳渭河段,河岸两边处处积翠,咸阳人将在此傍水而居、亲近绿色,它将成为咸阳市广大市民又一新兴的亲水、休闲、旅游、娱乐的好去处,将被打造成为防洪安澜的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黄金水道的历史辉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景东旭“唱红歌颂党恩,树雄心立大志,时刻常怀报国心。”6月20日,伴随着一场霏霏细雨,咸阳渭城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会在校广场拉开了帷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