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焱 宋超 实习生 左美琴 文/图
现代城市,每天,我们步履匆匆!或许为了赶一趟公交车,也或许为了交一份未完成的工作报表。每个人都在努力跟随城市的节奏,谁也不想掉队。于是,在经济条件充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选择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如乘坐公交车、骑电动车、开私家车……
那么不同的出行方式各有哪些利弊?相对而言哪种出行方式好?低碳出行被怎样认识?
连日来,记者分别采取几种出行方式,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在咸阳市主要交通路段进行采访和亲身体验……
脚步匆匆,可我们总有停留的片刻。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答案简单而又复杂,那就从脚下的出发开始吧!
不再埋怨拥挤的公交车,不再埋怨难等的出租车,不再埋怨拥堵的马路,因为我们应该践行健康出行的理念……
公交车:速度快花钱少
6月29日上午7时40分,在北门口等待6分钟后,记者乘上了11路公交车。在人民路上行驶,道路非常顺畅,但由于站点频繁还是走走停停。
7时50分,在乐育南路钟楼广场附近,公交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前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等待了5分钟左右,车辆又慢慢随着车流行驶起来。此后,11路行驶得比较顺利。8时零5分,记者终于到达体育场十字。
公交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11路车单程较长,平时不堵车或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一般跑完单程需要花费1小时左右,而乘坐11路公交车上下班的人群非常之多,持季票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更多!
私家车:费油费时
28日下午6时30分,记者跟随刘师傅驾其私家车从体育场十字经渭阳中路、乐育南路、人民路前往火车站。原本以为可以一路畅行,没想到还是花去了30分钟。虽然是工作日,街头车流量并不算大,拥堵一般出现在十字路口。全程共经过5个红绿灯,其中一些十字路口需要等候约1分钟时间才能通过。按全程6公里来计算,耗时1小时,平均时速仅9公里。
首先在渭阳中路与乐育南路丁字路口处,车辆就无法顺畅前行了,走走停停,用了5分钟,主要原因是统一广场附近的人流量较大,车辆行驶无法顺畅。接近电影院十字时,车流量增大,从钟楼广场到电影院十字这一段路,车辆就难以前行了,由于在乐育南路上由南向北方向车流量很大,再加上在这一时段南北走向的红灯时间较长,由南向北方向行驶的车辆经常出现拥堵现象,只能停车等候。最终,从统一广场到电影院十字这段路程需要花去15分钟。
之后,从电影院十字到火车站不到2公里的路上,记者又遇到了两个红灯,再加上车多、人多,行车速度快不起来,用了10分钟才来到火车站广场前。
私家车主刘师傅告诉记者,交通拥堵的时候是最费油的,而且司机容易情绪焦躁,此时要保持冷静,否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和电动车是最难预料的“障碍”,必须时时警惕。
出租车:成本较高有急事方乘坐
29日晚6点55分,记者在火车站乘坐上一辆出租车。听说目的地是体育场十字,司机赵师傅好心提醒说,这一路段平日较堵。
记者不由心里直嘀咕,今天不知会堵多长时间。可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直到电影院十字,出租车才因为遭遇红灯而停了下来。
虽然不能算堵车,但红绿灯前仍然排起了较长的车队。大约4分钟后,记者乘坐的出租车才通过了该路口。
“今天你运气算好了,不堵车。”赵师傅说。“这条路星期一和星期五最堵了,特别是下午。”赵师傅说。
一路上,除了等待红灯,车子基本没有再因其他原因而停下来。下午7点20分,到达目的地——体育场十字。
相对于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来说,搭乘出租车显然既快捷又方便,但所花费的成本也更高。就拿乘坐公交车作个比较:自火车站到体育场十字,仅需1元钱。而记者体验时共花费了6元钱。
对于出租车,市民普遍反映,因为成本太高,只有遇到急事,方才乘坐。
电动车:畅通无阻
昨日下午6点,记者骑电动车从体育场十字到统一广场进行一番体验。当时路上交通并不是很拥挤,记者把时速控制在30公里以下。
刚骑至统一广场附近,就发现前面的数部私家车都被堵,汽车在路上排出了一个长车队。记者骑着电动车轻松地一一超过了它们。
随后,记者又以25码的速度不慌不忙向前骑行。5分钟后,到达电影院十字,发现众多小汽车被记者一辆辆地超了过去,整条道路上几乎只有公交车能跟上电动车的速度。而之前在统一广场记下的那些车都已经被甩得不见踪影。
5分钟后,记者已到达北门口。
在之后的采访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市民就是采取了这种出行方式。
从西藏民族学院到滨河小区,距离近4公里。住在滨河小区的许多老师既没有开私家车,也没有坐校车,而是选择骑电动车上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骑车上下班,环保又健身”。
张老师说,尽管因为工作繁忙及家人需要早已购买了私家车,但每周他都坚持抽出两三天时间,骑电动车上下班。他说:“骑车上下班,身体得到锻炼,工作起来,一天都有劲。”
“健步一族”:提倡健康出行理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足已购买私家车,甚至有人家中早已有一辆以上的私家车,但出于健康,他们将让车辆闲置,更多地选择了步行。
上午7点刚过,家住新兴北路社区的王女士就匆匆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去位于古渡公园附近的单位上班。每天步行上下班,王女士已经坚持了半年。王女士说,自从开始步行,曾长期折磨她的失眠症竟不治而愈!
记者在上下班的路上发现,像王女士这样步行上下班的,不仅是一些工薪族、白领人士,不少有车一族也加入到此行列中来,“健步一族”们平日工作较忙,几乎抽不出时间特意锻炼身体,于是他们利用上下班时间走路同样体验到了强身健体的快乐。 (D)(3)
新闻推荐
每当提起父亲,我的眼睛里总是闪动着泪光。父亲离开我们十七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至今,依然觉着他还健在。而事实上,我只能在梦中见到他,每次都是在哭泣中醒来,其情其景,令人伤心不已,...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