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高峰)2011年8月至9月,市文保中心参与了新疆境内第二大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寺壁画修复工作。技术人员借鉴唐墓葬壁画修复经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最终完成石窟壁画的抢救性保护。
库木吐喇石窟寺位于新疆自治区库车县西30公里处的渭干河畔,始建于公元4世纪,废弃于公元11世纪,现存编号洞窟114个,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第二大石窟群。库木吐喇石窟体现了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现存的数千平方米壁画是佛教石窟艺术中难得的珍品,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上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特别是德、日、俄、英等国“探险者”的几次大规模疯狂劫掠,洞窟伤痕累累,壁画残损严重,国家文物局决定从去年起,用5年的时间开展对库木吐喇石窟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复保护任务十分繁重,中国文研院考察了全国许多文博单位,最后决定邀请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参与库木吐喇石窟寺壁画修复工作。市文物旅游局立即选派6名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远赴新疆,在40多天的时间里,专业技术人员攻克了多项壁画修复的技术难点,出色地完成了库木吐喇石窟第二期的修复保护任务,受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新疆自治区文化厅的领导、新疆龟兹研究院的专家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注:龟兹龟兹(qiū cí音丘慈),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在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是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D)(3)
新闻推荐
2011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四周年纪念日,咸阳市应急办主任秦文华就咸阳市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