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高峰
在1路公交线路上,编组1号的双层公交车是咸阳市公共交通集团“女子文明示范岗”,驾驶员尹利萍和她的姐妹们驾驶着这辆车,传递着文明与和谐,成为咸阳市一道最美的风景。
“准备好零钱,往后走,给带小孩的让个座……”登上1路公交20601的车,乘客随时都会听到尹利萍耐心细致的提醒,她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这样的工作。
1路公交车穿行于市区人民路的繁华路段,客流量大,人员复杂,外地乘客多,对于驾驶员的要求苛刻。开关门起步189次,打转向灯378次,过红绿灯48次,几年来,尹利萍从未违章过一次。
遇到老、弱、病、残、孕乘客,她搀上扶下,动员其他乘客让座;对于聋哑人,把要说的写在纸上和他们沟通,重点照顾;对于外地乘客,他们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她就耐心解答,及时提醒;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她就多提醒上下车注意安全……
尹利萍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手语,方便与聋哑人沟通交流。尹利萍说:“特殊人群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要让他们在我的车上感受到温暖,享受到尊严。”
和所有的公交车司机一样,早班五点半出家门,晚上九十点到家;夏天热,冬天冷,特别是城市道路拥挤,遇到堵车,跑完一趟,顾不上休息,就继续跑下一趟。
为了不影响发车时间,尹利萍在工作的时候,尽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直到肾结石病发作疼痛难忍,按照医生叮嘱,她才比平时多喝一点水。
从1988年走上工作岗位,掐指算来,尹利萍已在公交车驾驶员的岗位上工作了26年,26年中,除了产假,她没有因事再请过一天假,一个月上28个班,每天跑84公里,26年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17圈。
2012年,尹利萍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是什么支撑着她放不下手中的方向盘?朴实的尹利萍说:“为老百姓服务,辛苦是值得的,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B)(16)
新闻推荐
大人孩子都爱“学习”。本报讯(记者吕聪实习生胡焱昭)《咸阳日报》阅报栏在城区设立后,等车的市民们变得不再焦躁,逛街的市民们停下脚来歇一歇还能了解国内外、城市里的大小事,就连夜间广场锻炼的人们...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