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二月二 龙抬头山岚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2-25 23:20   https://www.yybnet.net/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锅里嘣豆豆,

惊醒龙王早升腾,

行云降雨保丰收。

咸阳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每年规模都很大,自毕原路、新兴北路十字往西一直延续到联盟三路丁字口,几乎占据了毕原路整条街道,尽管惊蛰降临,春寒料峭,但庙会人气不减,热闹非凡。小摊如两条七色长龙蜿蜒十余里,人潮似一股洪流拥拥挤挤流不及,商贩高喉咙大嗓门,卖艺人翻筋斗打旋子,算卦的掐手指释疑解惑,善男信女庙堂里焚香求安……

至于咸阳二月二龙抬头庙会起源,小时候只听老一辈人讲过,是为了祭拜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对病人一视同仁,连飞禽走兽都能医治。据说,曾有一幅壁画画着孙思邈骑着老虎为龙医病,才有了“龙抬头”的故事。咸阳市渭城区双泉村就有座药王庙,因而,一年一度的二月二龙抬头庙会亦称药王庙会,庙会庙会,应该是先有庙而后有会,会因庙而起,老庙早已不复存在,村民们就集资自建起一间房子作为祭拜药王的庙。每年的二月二,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虔诚地向药王上香化表,顶礼膜拜。祭拜药王孙思邈,这不仅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医德高尚的医生的尊敬,也是为了辟邪,让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

“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是这样的。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而我们关中地区也讲究炒馍豆豆,就是把烙饼子切成丁丁儿炒得焦黄酥脆了吃,馍豆豆有素味儿也有五香的。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在关中民间有个传说。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原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蹿到渭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龙抬头节”在关中也是剃头日。“二月二,剃龙头”,因了“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而留了一个正月的头发终于可以剪掉了,而且还能得到好彩头。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这一天,最忙的地方就是街头巷尾那些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大人孩子排着候着,剪去冰冷厚重的严冬,迎向清爽明媚的春天。儿时的记忆里,我的头发每年都是由我二姨或姨夫负责修理,他们在理发店工作,后来承包了该店。有一年二月二,父母没陪我,我一个人去找二姨理发,进店一看里边人太多,二姨、姨夫和徒弟们忙得不可开交,我进进出出几次,没人理我,我的自尊心受了伤,一气之下跑回家,告诉父母不再去二姨的理发店了!父亲只好用自己的剃头刀给我剃了个嘎子头,就是连年有余年画上胖娃娃的那种发型。剃完后我也没在意,等开学那天,同学们一见我就哈哈怪笑,叫我嘎子,我对镜一照,自己竟然是一副土里土气、憨头憨脑的丑态,完全没有了以往大家夸我的那个“心疼”样儿。回家和父母吵了一架,一个月里情绪低落,躲着人群,发誓今后再也不剃头了。

“龙抬头节”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东方为苍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龙抬头节”与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龙抬头节”与节气有关。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龙抬头节”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随着农业文明的远去,农耕文化也与我们握手相别,在不远的新经济时代,生活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的人们还会对“二月二、龙抬头”这些古老的华夏文明时期所产生的民间、民俗文化感兴趣吗?仅从当下它们面临的境遇而言,愚以为:难以想象!(B)(12)

新闻推荐

润如酥的春雨

咸阳高新实验小学六(1)班王宇霜盼望已久的春雨,终于在这一天到来了。春雨,滋润着世间万物。小草们扭动着妖娆的身躯尽情地跳舞;花朵淡淡地笑着;小鸟们呆在自己温暖的窝里,互相传递着春天的幸福……春雨...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二月二 龙抬头山岚)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