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礼堂”是旬邑农村近来出现的新事物,群众欢迎、热情参与、很有文化传播力,是个好形式、好平台、好载体。要问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它的多功能、接地气、树新风,移风易俗,寓教于乐,“嫁接”传统美德和时尚,聚合乡村文化正能量,利莫大焉,益莫大焉!(见《咸阳日报》3月4日一版通讯《文化入村,从“硬支撑”到“软提升”》)
从实践看,它有这么几个功效:
一是褒扬美德,传承孝道。旬邑原底西头社区在文化礼堂里办起了村民道德讲堂,通过创和谐家庭,评选好儿女(媳妇)、好邻里、好公婆、好村民的先进事迹,用朴素的语言讲朴实的道理,引来啧啧称赞:“咱农村人讲究的就是孝道,做儿女的要学会忍让,……牵头插棒,后头看样,咱的儿女就在哪儿学着呢。”
二是培训农民,传播技术。文化礼堂里,致富能手讲解果园管理窍道,大家爱听:“在作务上要实,在经营上要细,不会的低头去学,学到的认真去做……”
三是移风易俗,崇俭去奢。婚丧嫁娶在文化礼堂里过事,群众尝到了益处:“过去过事过的是主家,钱花得不少,还把人累个半死。现在我们农村的红白喜事都在文化礼堂里过,一桌不过二百元……实惠得很,文明得很!”
四是活动丰富,老少咸宜。新农民有了新乐子,文化礼堂里可以放电影,还有自乐班、文艺演出,生动活泼,气氛浓郁。
像这样多功能、接地气的乡村文化礼堂,显示出很强的农村适应性和生命力,适合农村的“文化土壤”,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不是硬性植入,而是自然生长,可以很好地弥补当下农村文化的匮乏之弊,搭建起新的精神家园,成为乡土文明的传承平台和寄托乡愁的活载体,为乡村“文化礼堂”叫个好!(B)(16)
新闻推荐
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五(5)班郝雪歆少华山是“二华”中的一华,它位于陕西省华县,四周绿树、湖、谷等数不胜数。主峰海拔高达16644米。少华山景区的湖不计其数。这些湖波光粼粼,奇险无比。有如仙女神...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