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关中腹地的咸阳庙会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其中以渭城区双泉村的古庙会最为著名。相传,这里原本是一座药王洞,距今有几百年历史。据双泉村里的老人讲,早先的药王洞在现今的双泉学校里,其主要建筑为倚原而挖出的土窑洞,里面供奉着药王一手拿针,一手握着龙头,给龙看病的塑像,被人奉为药王洞。相传唐朝某年,大病流行,“药王”孙思邈在这里收集药方,治病救人。当时为了快速治疗,药王就把自己研制的中药加在面里,做成豆子形状,经过翻炒,加工成馍豆,发放给大家,大家吃了药王发的炒馍豆,病很快就好了。后来这里的百姓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就修了这座寺庙,来供奉祭奠。
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正会这天,由附近的村子共同主办,每个村子都敲锣打鼓,举着旗子,端着香盘、供品、纸活等前来供奉,浩浩荡荡来到药王庙前举行祭祀活动,随后周边游客、商贾、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数约达十万。各村寨的锣鼓、秧歌、唱大戏和诵经不绝于耳,其声音威武庄严,悠扬动听。诵经多唱的是“劝世歌”,据说可以辟邪祛病,健康平安。
这天,附近的村子每家每户都接待不少亲友住在家里,农村的一些小商贩也赶来设摊供应各种小吃和日常用品。一时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双泉村的老人们讲:“我们村过二月会,比过年还要热闹哩!”对于双泉村古庙会的由来,该村的杨凤珍老人回忆说,自己很小的时候每年“二月二”这里都会办这个庙会,药王古庙会算是咸阳最大的庙会,最早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古庙烧香。后来摊贩逐渐多了起来,一到“二月二”整条街都排满了。最早的时候,庙会卖树、卖门、卖案板的人很多,这几年卖农具的少了,各地特色吃的、用的、玩的多了。
如今的双泉村庙会不仅是渭城民间的一个特色文化,同时也是关中庙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庙会已经有百年历史,它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形态,早已在当地百姓日常文化生活里深深的扎根,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善良愿望的期盼,同时也成为展示关中民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舞台。(B)(12)
新闻推荐
赞清渭楼咸阳市徽清渭楼,恢宏气势今风流。秦砖汉瓦斗拱俏,神韵景物彩绘图。五脊六兽走飞檐,石雕雄狮滚绣球。仰望金顶参天半,俯视杨柳拂地悠。台上秦峰美术馆,阶下地宫文物稠。两廊书画翰墨展,圣地崛起...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