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自古以来,凡德性普世者、功绩卓著者、情义坚贞者多数英年早逝,且走的悲壮而刚烈,如此不凡的生命,如此震撼的结局,怎能不引发后世滔滔不绝的叨念,叨念随化作各种版本的赞歌,每到他们祭日,这赞歌就会嘹亮而起,一个个节日便在歌声中诞生。端午节也不例外。我们所知道的端午节始终与粽子、雄黄和艾草分不开,那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何在端午节这天非要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草呢?这几个疑问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并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定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这种说法被广泛流传,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夫。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言被去职,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喝雄黄酒的风俗。
在翻阅史料时,又发现端午节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前者在江浙一带广泛流传。春秋时期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王勾践。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听信谗言陷害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随后自刎而死,夫差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后者说是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于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从节日特征来分析,后两个传说有些牵强和缺乏依据。倒是第一个软硬件齐全,无懈可击。赛龙舟有源可追,吃粽子理由丰满,施雄黄有理有据。只是这插艾草还需寻究。很快,便找到了信息,说是在先秦时代,人们把五月初五叫五月单五。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在五月单五这一天,蚊虫等活动最猖獗,癞蛤蟆的毒性最大,对于这一点不少中医学资料都有记载和阐述,艾叶最香,笔者出生在关中地区,也生活在关中地区,也对此现象有所知晓。民间在这天的活动主要是为了驱蚊虫避五毒,使用的驱毒除害的药物就是雄黄、朱砂和艾草。使用方式主要有:饮雄黄酒、耳朵等处涂抹雄黄,门窗挂艾枝,在脖子、手腕、脚腕上戴香包、戴花花绳。这一点,不论南北几乎是一样的。
我们关中地区在端午节这天除涂抹雄黄、插挂艾草、手脚戴花花绳、胸前戴香包外,还要做曲莲馍,小孩将曲莲馍戴在脖子或手腕上。出于什么用途或目的,笔者曾向老人们打听过,说法不一。曲莲馍,观其外形很像盛开的莲花,过去这种馍都是人工揉面,放在锅里蒸制成的,曲莲馍又称莲花馍,莲花一向与佛教有关联,关中人信佛,都希望送了这样的莲花馍,佛祖会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咸阳地区,每年端午节,孩子他舅家除了送去象征长命百岁的莲花馍之外,还得送去小肚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婴儿肚兜通体都必须用红色布料,是孩子的外婆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红布肚兜上还用各色花线绣一些蝎子、壁虎和蜈蚣之类的小动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以毒攻毒、消灾避邪,最终求得孩子平平安安。
端午节,一个承载历史和现实的节日。在古代,与其说端午节是人们用来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节日,不如说是人们对遭遇悲剧命运的忠臣孝妇的同情,是对忠义以及孝道的祭奠与追随,是人们对美好价值观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人们由对神灵的崇拜到对人性的尊重的一种转变。文明时代的今天,端午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它本身的文化内涵。屈原、伍子胥的爱国,曹娥的孝道,无论哪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永久纪念、一直传承的。遗憾的是,一个时期以来,外来文化抢占了我们的主流及非主流阵地,俘获了信仰迷茫的国民,相当一部分数典忘祖的人物竟然内外呼应的叫嚣着要淡化历史文化,重塑中国文化,把传统与现代进行切割。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趁机而动,端午节、中秋节包括中医等一批国粹被抢夺并遭抢注,中华宝库里的明珠成为了人家祖传的遗产,受此一击,麻木的国人被惊醒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因之倍受重视,它们很快成为了法定节假日,端午节开始慢慢转变为一种全民娱乐活动,这也是国家重新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精华的有力举措。民族之幸!国家之幸!(B)(12)
新闻推荐
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谈“十要十不要” 做文明人开文明车践行交通文明行为
本报讯(记者张静远)全市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启动后,连日来,在全市交通系统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从事出租车驾驶的张林军说,“十要十不要”体现践行交通文明行为,开文明车。自觉养成“按...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