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双照村位于咸阳市西北12公里处。该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从明代开始,就一直在此设乡、里、镇。明代时期该地被称为宝泉乡,清朝时期又改名西北肖相里,1961年划分为双照公社,1972年又恢复双照村名。
双照村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早在明朝时期,就出了位大人物—李侍郎。相传李侍郎秉性刚直,行侠仗义,为保护村民安全,自己出资,在该村修建了城墙,使得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有关双照村的历史传说很多,最负盛名的要数“仙鹤碾”的传说。相传当地群众为了方便生活,专门请了工匠打造了一盘石碾,石碾打造好后,在白色的碾轱辘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两只凌空展翅的灰色白鹤图案。更神奇的是,当石碾在碾谷物时,碾好后的谷物会翻了倍的增长,后来四邻八舍的乡亲们知道这件事情后,认为这是上天派神鹤赐福于民,于是就有了“仙鹤碾”的民间传说。据双照当地一些老年人介绍,仙鹤碾名声随着丝绸古道,从甘肃传至新疆等地。凡路过双照的,都慕名亲眼目睹为快。尽管这些都是传说,但如今保存完好的宝碾依然在,特别是那仙鹤图形的清晰可辨。时至今日,每逢下雨,碾盘上的血色斑点和碾轱辘的鹤形分外明显。
解放后,在党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双照村人的生活日益改善,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承包责任田落实到户,双照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群众勤劳朴实,团结互爱,全村呈现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的大家庭。从2010年开始,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享受到国家养老金。如今,双照村共有村民625户、2960人、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780亩,其中粮食面积1780亩,果树面积3000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高,经济收入增效显著。村上自乐班、秧歌队、锣鼓队应有尽有,生活在这方风水宝地的村民万分自豪,决心紧跟时代步伐前进。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双照村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穿衣变得时尚,出行有汽车,真正达到了丰衣足食,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健康意识都不断发生着变化,文化生活情趣高雅,丰富多彩。 (B)(12)
新闻推荐
古典歌舞表演本报讯(付静记者赵鹏)“快走!咱们比赛去!”5月24日一大早,家住渭城区渭阳办文苑社区的刘建华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说。“今天是全民健身挑战日,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锻炼,这不,刚好借这次机会伸伸...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