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莎
在这片秦山渭水之间,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面对血腥恐怖的犯罪事实,毫不畏惧,面对凶残狡诈的犯罪嫌疑人,从不退缩。当家庭、生活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他们同样能够从容应对。这支团队,就是秦都区人民检察院由七名检察官和一名书记员组成的公诉科。他们在公诉生涯中踏实前行,活跃在公诉席上的身影,逐渐凝聚升华成为秦都区检察院耳熟能详的故事与传说。
平日里,公诉科清一色的党员检察官们,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和公平正义作为公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将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统一于办理案件当中。
多少个夜晚,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办公室翻看着厚厚的案卷,认真审查每一份证据材料。多少次跋山涉水、不畏严寒忙于奔波调查取证,只为在公诉席上,面对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能够有力指控。虽然这支团队所办理的案件占到全市十四个县区案件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但从未出现一件错案、一件涉检上访案件、一件安全事故案件、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2011年以来,他们大力开展侦查、审判监督,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办理各类审查起诉案件1150案1866人,年终结案率均100%,无一错诉、撤诉、超审限、安全事故案件。办案中追诉漏犯55人,追诉漏罪75宗,改变侦查机关定性36案52人,均获法院判决确认。经审查因证据不足或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侦查机关撤回移送审查起诉11案15人,移送其他院管辖5案5人。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10案17人,均获得市院支持。向侦查机关发《纠正违法通知书》69件,向审判机关发《纠正审理违法意见书》27件,向有关单位发《检察建议》87件,每件都得到了发往单位的采纳落实,整改反馈。依照法定标准法定程序不起诉23案26人,其中存疑不诉4案4人,法定不诉2案2人,相对不诉17案20人。
他们用实际行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公平正义,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公诉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不主动学习,勇于创新,将无法完成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为适应新时期的公诉工作,公诉科探索创新了“五掌握四见面两帮扶”未成年人犯罪办理预防教育机制经验,并收到显著实效,还先后被共青团省委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省院《人民检察(陕西版)》介绍推广经验。同时,他们撰写了省市级调研、经验文章28篇。实践总结的《在发展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书的创新做法》、《创新工作机制参与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未检工作新发展》经验,以及他们参与的重大司法改革量刑建议规范化试点工作形成的《开展量刑建议推行阳光司法》经验均得以有效推广,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认知度。
正是由于多年来公诉科这八名检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该科室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区级先进集体、优秀公诉团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
他们深知在公诉岗位上肩负的重任,佩戴在胸前的检徽也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他们,他们用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默默工作着,他们把这种力量和精神凝聚成对人民检察事业的一片忠诚,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听,在国徽高悬的法庭里,一个庄严的声音响起:我代表秦都区人民检察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在“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誓言中,他们正用坚定、自信展示着公诉人的风采。(D)(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沅聪)给父亲说自己在咸阳开网店,三个月让父亲汇款4万元,当父亲提出来看望自己时,电话自此关机,难以联系。昨日上午,来自四川广元的汪师傅怀疑自己女儿陷入传销组织,向咸阳市警方报案求救。...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