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军政)“一季度,咸阳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2.36%,比去年底增长了1.57%,保持着稳增长的态势。”5月9日,市中小企业促进局经济运行科科长严涛分析说。当前,咸阳市以非公经济“1113”工程为抓手,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资金、土地、人才三大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提速,壮大咸阳经济。
在推进全市经济发展进程中,咸阳市认真落实中省各项扶持政策,按照“推进一项工程,搭建一个平台,破解三大难题,优化一方环境”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保增长、快转型、惠民生,全力以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强力推进非公经济“1113”工程。咸阳市遵循“个体户—小微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的企业成长规律,积极实施非公经济“1113”工程,即每年培育从事加工类个体工商户10000户,孵化1000户加工类个体工商户转为小微企业,提升100户成长型企业,支持30个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全市抽调工信、中小企业、煤炭等工业口干部,成立14个督导组驻县督导,支持、带动、挖掘中小微企业增长潜力,加快孵化和衍生,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搭建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咸阳市已搭建集政策、融资、电子商务、培训、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特别是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和“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营、全程服务”的模式,组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县市区。联合人行、银监局、金融办共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的“超市式”融资服务。与中国联通咸阳分公司合作,投资300万元建设智慧园区、智慧企业信息网络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法律维权、市场开拓、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等服务。
破解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三大难题。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土地、人才。针对资金问题,咸阳市财政将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增加至3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列支不少于500万元,其余县市区列支不少于3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仅去年,政府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额1.5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2%。此外,通过取消、减免、降低23项税费,每年为企业减负5000多万元。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仅去年全市13家商业银行就为小微企业解决贷款133.36亿元。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谢浩韩选锋,45岁,现工作于市纪委教育研究室,也是荣获2013年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表述语征集活动优秀奖获得者。韩选锋在获奖时说,初次在《咸阳日报》上看到有这个活动,第一感觉是非常亲...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