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瑾 本报记者 陈艳 通讯员 许阳
深处关中腹地的咸阳,在这个冬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硬的措施、铁的手腕、强的制度,全面打好大气保卫战,共同守护这片与市民同呼吸、共命运下的蓝天。
铁手腕 涉污行业综合整治
秋季秸秆禁烧期间,咸阳市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全市的大小地头田间、村落街道连续奋战60天,使咸阳市今年临近冬季,没有火点,只见蓝天。
为彻底解决粉煤灰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和公安、国土、工商、电力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白灰窑(场)、木炭窑、塑料加工厂、露天储煤场进行了强行取缔。
对落后产能淘汰开展关闭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咸阳氮肥厂和彩虹集团涉铬生产线已全面关闭拆除到位,咸阳经纬纺机电镀车间等企业全都停产。
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在全市共设置11个免检机动车环保绿标发放点,同时加快黄标车淘汰,目前已淘汰9327辆。
此外,咸阳市还对建筑工地和餐饮行业油烟污染等问题领域展开不定期和集中检查。
截至目前,咸阳市累计出动环境执法检查人员5000余人次,排查企业7600余家,查处违法企业174家,取缔8家,关闭2家,限期整改2家,承办省市领导有关环保方面的批示件117件,受理查处12369环保投诉976件,处理率100%,结案率96%。
硬措施 重点项目稳步提高
咸阳市环保局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环境监察力度,使治污降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督促水泥和火电行业完成脱硝及脱硫除尘升级改造工程,对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拆改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全市8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硝及除尘升级改造;拆改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96台870蒸吨,超出省上任务146台。
严把环评准入关。充分发挥环评审批控制闸的作用,加大对未批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推进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对国、省、市控企业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今年11月1日开始,咸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分两个监察小组共27人分头进驻6个县区的4个水泥企业和5个火电企业,每家企业市县环境监察机构各派驻3人24小时轮换值班。
强制度 环保工作全面推进
年初,咸阳市对全市所有乡镇、村组区域及国、省、市控重大污染源等60家企业进行分包,对每一个网格内的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形成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
为彻底解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用严格的环境管理倒逼环保要求的落实,实现了环保监管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重点围绕县市区政府指标、重点项目指标、区域性个性指标、共性指标等四个方面,咸阳市环保局印发了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不但做到了与省考、市考、系统内考核目标相结合,而且也把锅炉拆改、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等重点工作作为硬任务放到目标责任考核中。
“防”与“宣” 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冬防”期间,咸阳市环保局与气象局建立空气质量每日会商制度,根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状况,填写会商单,提出空气质量预报和需采取工作措施。同时围绕构建覆盖全市区域的大气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加快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规范做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宣传方面,继续开展“春雨”行动润心田、生态文明你我他环保宣传十进活动,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博、杂志等媒介,对环保中心工作和治污降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强势宣传。
据咸阳市空气质量发布数据显示,1-10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84天,超出省上任务44天;空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2微克/立方米、71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降尘强度为8吨/平方公里·月,除PM10省上未确定考核基数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了省考指标要求。
新闻推荐
渭城区:唱响发展主旋律做好民生大文章 角色转变让渭城农民生活华丽转身
杨美乐说。空港花园新型社区编者按: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首要的是住和业,这也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咸阳市渭城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探索实践“双进双带”的模式,完全满足...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