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花园新型社区
编者按:
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首要的是住和业,这也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咸阳市渭城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探索实践“双进双带”的模式,完全满足了群众融合城市的条件和意愿。又符合了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可以说,渭城“双带双进”模式是西咸新区建设大背景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探索,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的生动实践。
近日,即将搬进环境优美的空港花园社区的新房子,渭城周陵小寨村李宁乐在脸上。高兴的还有卓邢、邓家村等附近4个村771户3445名村民。这仅是该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双进双带”模式的一个缩影。
带财产住进新型社区
“有钱,有技术,有房,有工作。”今天的渭城失地农民,成为“四有”的新一代产业工人。
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处理好人员、资金、土地、权益四大问题,渭城区给出了让百姓满意的答案。
“我们渭城紧紧抓住西咸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大好机遇,把新区建设过程作为渭城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过程,作为群众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让群众‘带着财产住进新型社区,带着技能走进新兴产业’。”渭城区委书记
这就是渭城城乡发展一体化“双带双进”模式。
带着财富进社区,钱从何来?渭城区借力空港、秦汉新城的发展,开辟增收新渠道,激活了失地农民的钱、住、业的问题。
优惠的征迁政策让农民拥有自主创业的“现金”,加大培训力度让农民靠着技能走进新兴产业挣“薪金”,每人60平方米的全产权房让农民出租房屋收“租金”,10平方米的门面房依靠市场运作在股份公司分红领“股金”,还有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养老的“保障金”。
目前,已有2万人享受优惠的征迁补偿,为3786名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260元养老保险金,促成6000多人就近就业。
带技术走进产业园区
如何让农民既拥有有限的拆迁补偿金又能赚到“真金白银”?
“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长期的、稳定的资产性收入。”渭城区区长余天西说。
渭城区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推进“3541”项目建设,围绕三大产业、建设五大服务业板块、四大工业园区和一条五陵塬都市农业长廊,引进、建设重大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达2000多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劳动力10万余个,完全满足了渭城农民的就业需求。
该区还主动与新城和入驻企业对接,签订《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协议》,为失地农民预留30%的就业岗位;建立“一中心两基地多分点”农民培训网络,建立了18—58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辖区企业用工数据库,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让有就业愿望的农民充分就业,这对让更多的农民带着技能走进新兴社区挣“薪金”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4年,渭城围绕职业技能、农业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举办酒店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现代物流、会展服务等各类培训班,完成农民就业培训2000人,向富豪酒店、圆通速递等输送了一批务工人员。
(刘波 孙娟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沈谦咸阳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郑勇寄语省“两会”代表委员,陕西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帮扶企业的政策,但一些政策内容不够清晰明了,反倒使企业在争取这些政策时遇到不少麻烦。对此,郑勇深有...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