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许阳 占文宇)近年来,咸阳市不断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优化产业结构,多项铁腕措施得当,治污降霾成效显著。
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控制总量、削减存量、监督排量”的原则,咸阳市每年印发《咸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将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企业,与重点排污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跟踪督促落实总量控制任务,并将污染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指标;每月公布各县市区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火电企业脱硫脱硝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到一月一检查、每季一通报,有力推动了全市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关闭装机容量12MW的小火电机组1台;关闭陶瓷企业5家,淘汰落后产能约1200万平方米/年;关闭水泥企业1家,淘汰落后产能10万吨/年;关闭小造纸企业2家,淘汰落后产能6万吨;关闭医药化工企业7家,淘汰落后产能约10万吨/年;关闭落后纺织印染生产线3条。与此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环保专项资金作为“以奖代补”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并从省排污权交易中心为已经关闭的兴平造纸厂、三原飞鹏氧化锌公司、武功秦岭化肥厂、三原新鹿酒精公司和咸阳氮肥厂通过排污权回购的方式获取资金3272万元,确保了关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严格环境准入机制
将总量批复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未审批不出具环评意见,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外排污染物。积极推行大气污染源新建项目现役源2倍替代制度,对所有新、改、扩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全部通过省交易平台竞拍获得。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三同时”保证金等制度,坚决杜绝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企业落户,严防新的污染产生。实行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入园建设项目联动审批机制。化工项目必须入园进行建设,对未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一律暂停受理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建设和循环经济类以外的入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度
将清洁生产审核审计作为企业排污许可证办理、企业上市融资环保核查等监管工作的前置条件,用行政许可手段倒逼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多家,完成ISO14000认证17家,共提出和实施了200多个无费低费方案和60多个中高费方案,列入企业技术改造和后续建设的中高费方案80多个,为企业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H)②
新闻推荐
近年来,咸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投入的力度,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目前,咸阳市已建成155个文化站,其中:一...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