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微(后)说,婆婆就是妈,她们就是一对亲母女。
同事们眼中,她是工作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学生们则尊敬地称她为“张大拿”;邻里们称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丈夫说她是贤内助;女儿叫她“天才妈妈”;婆婆说她就是自己的“亲闺女”;而她却说,自己只是尽了当老师的责任,做了一个妻子、母亲和儿媳该做的事情而已!
本报记者 马沅聪 文/图
说起儿媳妇张香微,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她的婆婆,“要不是香微这孩子,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到今天,家里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从1998年,张香微嫁到这个家起,她就把“孝顺”二字深深地刻在心里,十七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默默爱着患有眼疾的丈夫,照顾着体弱多病的婆婆,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
除了“爱”还有一份割舍不下的亲情
丈夫患有眼疾、婆婆常年体弱多病,面对这样的家庭,哪个女子愿意下嫁。但是张香微却没有嫌弃。“我知道他们家里条件不好,我和丈夫从小就熟悉,嫁给他除了那份特殊的‘爱\’,还有这么多年难舍的亲情。”7月9日下午,谈起往事,张香微感慨万千。1998年7月,张香微结婚了。用她的话说,那时很多人说她“傻”,都不看好这段婚姻,但是她却很执着。“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家人,爱他的全部,选择了就不后悔。”结婚时,张香微还在礼泉的一所农村中学担任初三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而丈夫和婆婆则居住在咸阳,家庭条件不好,又两地分居,那段时间对张香微来说特别辛苦,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躺在病床上的婆婆,整天都是两头跑。这对结婚不久的张香微也是一种考验。“亲戚、好友都劝我说,以我的条件,干脆重新找一个算了。”张香微说,但是她心里从来没有动摇过,面对这样的家庭,她的选择是:鼓足勇气,不离不弃,勇敢地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
瘦弱身体勇挑重担
张香微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忙完学校的事就匆匆往家赶。“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也因为自己的教学突出,最后我调到了咸阳风轮小学。”自己也来到咸阳工作生活,一家人也终于团聚,但是张香微的生活并不轻松。身边很多人的周末一般是调养精神,吃喝玩乐。而张香微的周末却是一星期中最忙的两天。每个周末,她不仅要抓紧时间收拾屋子,还要想方设法给婆婆、孩子和老公变着花样做吃的。在张香微家中,很容易就能看到她对这个家付出的点点滴滴,记者注意到,他们居住的房间不大,但是屋子却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家中的器具摆放规整,大到电器、小到摆件,每一件东西都可以看出是她精心擦拭整理过。
对待一个家尚能如此细心,对待婆婆和丈夫就更不用说了,丈夫说起妻子总是充满了感动和感激,“这个家幸亏有她,她为家里付出的实在太多了”。
她们是婆媳更是母女、知己和依靠
如果说,坚强是张香微让人敬佩的地方,那么她对婆婆的那份“大孝”更是打动了无数人,她们的婆媳关系,在邻里中是有口皆碑的。十几年来如一日,她精心照顾和伺候婆婆,给老人做饭、洗衣、洗澡、伺候大小便。“她就是我的妈,哪个女儿会嫌弃自己妈妈。”张香微说。
“我们娘俩都是教师,香微不仅是我的好儿媳、更像是亲闺女,是我们一家的依靠和福星。”张香微婆婆说,有一件事她至今难忘,1999年,孙女才刚出生,她因拉肚子、再加过度劳累突发冠心病休克,“那时儿子不在家,香微顾不上自己正在坐月子的身体,背起我一步一步下楼,一路将我背到了风轮医院,经医抢救我总算捡回一条命。”老人说。事后,医生的话她现在都忘不了,“如果晚来3分钟,就没命了”。医生、护士都惊诧:“张老师哪儿来的力气,这么瘦弱、还坐着月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对家庭、对家人、对工作的那份执着。张香微说:“将心比心,是婆媳相处最好的良药,也是维持一个家庭的核心所在!”张香微用自己点滴行动体现了新时期文明家庭和谐向上的时代特征。(B)(12)
新闻推荐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