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郝龙 张波
11月13日,王石凹煤矿30名职工奔赴千里之外正在建设的曹家滩煤矿,准备接收该矿风井的运营管理。加上之前第一批承接府谷新元洁能公司矸石电厂原料运输项目的62人,该矿已经组织近百人“走出去”,实现“二次创业”。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王石凹煤矿通过矿业公司内部分流、内退、清理临时工等措施,“消化”职工近千名。然而,对于一座“一五”时期建设的老矿井来说,目前还有将近1500名职工等待分配工作。这些职工如何安置,矿井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目前当务之急……
针对矿井回收关闭、人员亟待安置等情况,王石凹煤矿矿领导先后带领人员奔赴陕北、咸阳等地10多次,积极寻找有用工意向的单位,希望能承接煤矿开采、劳务输出等项目合作,但都因生产要求、成本等原因未能达成合作。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倒”王石凹人。之后,他们又根据矿业公司指示,赶赴府谷新元洁能公司,经过积极洽谈,终于促成接收运营该企业矸石电厂原料运输项目。随后,他们又接收了580公里之外的曹家滩煤矿风井运营管理工作。
曹家滩煤矿是一座年设计能力1500万吨,地质储量31亿吨的正在建设的现代化矿井。7米高的支架,300多米宽、几千米长的工作面,8米高的综采工作面,还有连采机、MG150-375采煤机等等新设备、新工艺,对于刚来到这里的王石凹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开始。“如何去争取新的岗位,如何胜任新的岗位”,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曾经在矿山闪耀光芒的王石凹人褪去华彩,一切从零做起,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新的环境中顽强拼搏。
从八百里秦川到塞北高原,王石凹人要学习太多的东西。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王石凹人在制定严格劳动纪律制度的同时,积极主抓业务技术和行为规范。“我们早上7点起床,下午下班后还要学习到10点钟。工作时,一颗螺丝钉、一个配件、一台设备,一个流转系统,从用途到维修、维护,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还要学精。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要融入新环境,和在王石凹时一样,一样爱岗,一样奉献。”一个维护班班长长说道。同时,为配合下一步进军陕北的战略部署。王石凹煤矿根据工人的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等,在内部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的技术先锋队,由该矿矿长带领,专门到陕北红柳林煤矿、柠条塔煤矿、郭家湾煤矿等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加强业务能力培养。
在府谷新元洁能公司矸石电厂,62名分流职工已经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两个多月了。“不愧是老企业走出来的人,素质高、技术硬,一看就知道长期受到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们很满意。”矸石电厂负责人说道。
军事化的企业管理,学习型的职工队伍,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的企业作风,这是王石凹煤矿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如今,这群走出去的王石凹人用丰富的井下工作经验,牢固的井下危害规避和自安意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赢得了来自塞北高原的肯定,也承载了老矿新的希望。
新闻推荐
阅读点亮中国梦 ———十年来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发起了全国范围的全民阅读活动。十年来,各...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