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团周为泥塑上色。
马团周在制作《红楼梦》人物群像。
泥塑《陕北腰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精雕细刻。
本报记者 何建虎 摄影报道
头案尾码放着一排排活灵活现的“泥塑人物”,其矫健的身形,恰到好处的神态,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营造了一个泥土里的艺术世界,令观者的目光久久不放。
作为咸阳民间艺术家的一员,马团周与泥塑打交道已30多年,迄今经他制作的泥塑人物已有5000多个,有陕西乡土人物,有优秀文化中的故事人物。《红楼梦》《西游记》等小说里的人物都被他塑成“群体形象”,一团团泥巴通过他的构思和拿捏,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人物排列成阵,气势恢宏,直观展示了小说所传达的艺术形象,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
打小就是“泥塑迷”的马团周,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勤于思考和创新,他制作泥塑孜孜以求“形神兼备”,他的关中风情人物、秦腔戏剧人物多数线条粗犷,形象夸张,形成奔放、雄浑、苍茫的艺术效果,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为咸阳泥塑艺术发展与传承作出了自己探索和贡献。(D)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超记者沈广睿实习记者贾银娟)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因酒驾被交警查处过的驾驶人,通常都会痛定思痛,认真掂量违法付出...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