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艺术
景谷艺术·葫芦系列
景谷艺术·稻草系列
本报记者 王永杰
具备艺术思维的人,总是最善于发现美,也创造美,他总是能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当中提炼发掘出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艺术之美来。
几颗寻常所见的豆子,经过他的手摆弄之后,就是一副活灵活现的乡村风景小品;
一把身边随处可见的野草,他把玩着,把玩着,可能就是一只似乎活了的蚂蚱或者螳螂,好像你稍不注意,它们就会蹬腿逃跑一样。
家人做铁艺的废边角料,他拿来拼凑,焊接,居然就是一个造型奇特怪异的外星人形象。
一只别人看不上眼要扔掉的葫芦,他琢磨着,琢磨着,琢磨成了一只上面刻着甲骨文,打着铜补丁,系着粗麻绳,散发着远古青铜器一样色泽的艺术品。
一副破破烂烂的旧门板,他经过打磨处理,把原本放在纸上的景谷艺术作品搬上了门板,一边一个用景谷艺术做成的传统年画中的送福童子,那个好像已经没有一点用处的旧门板,立即焕发出艺术光彩。一块风化的百年樟木老船板,他用同样的手法做了一幅“朱元璋徐达对弈图”,并题上字,那块风化木板立刻变得价格不菲。
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植物种子,哪怕就是经过他的手,只是简单的把它们串起来,挂在那里,你望去,似乎也有了一种艺术的美感。
总而言之,在他的眼里,任何没用的东西,都可以变成让人们喜欢的艺术品。
他就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院长,景谷艺术创始人,工艺美术大师张景林。
张景林的大学专业并不是艺术,也不是美术,而是中文。但是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的艺术熏陶还是在他的心田里扎下了根,他对艺术的那种执着和钻研精神,让他在一开始决定把精力用在这方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比别人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用谷子、糜子,芝麻、大米,小米,豆子等植物种子创作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具有了别样的艺术魅力,和中国传统的以色彩,水墨为主的人物、花鸟、山水画相比,具有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传统的画作,无论色彩也好,水墨也罢,就算是墨分五色的国画大师,他们所用的材料也相对简单,完成一幅画,也相对容易。而张景林的景谷艺术作品,每一幅作品的色彩,明暗,高低光,远近层次完全要靠植物的种子本身的色彩来表现,因为他的景谷艺术作品,从不人工着色,就是种子本色。种子的正面和背面,色彩是有区别的,因此,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要用到数万甚至十数万个颗粒,而这些颗粒,用哪一面,如何放置,都必须他依照画面的需要一一亲自来完成,否则,就难以出来效果。而种子颗粒,又都是有空间体积的,张景林的景谷艺术作品,哪怕是神形兼备的人物肖像作品,他都是一次完成,而且从来没有底稿,也不可能先画底稿,再依次制作。所以,他的作品,尤其人物肖像作品,人物最传神的那一瞬间,一直是存放在他的心中的,他只是用颗粒把心中的那个形象表现出来。张景林曾经这样总结景谷艺术:
纯天然
最原始
净手工
是景谷艺术的基本特点
选材是最原始的五谷;
色彩是纯天然的本体颜色;
创作是永远不可复制的精手工。
张景林对自己的景谷艺术有多么执着和热爱?
他的每一幅作品,用了多少颗种子,这些种子分别采自哪里,他都有详细的记录和标注,如果是人物肖像,他还会特别注意采用这个人物的故乡所产的植物种子,用在作品当中,以使这个人物的肖像作品更具历史文化的内涵。(下转B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森)10月29日,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贺书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