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 独立青峰 修得梅花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3-10 06:25   https://www.yybnet.net/

陈更

赛场上的陈更。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选手陈更对古典诗词的掌握,理解,淡定从容的状态,让很多人羡慕。背后却是一名年轻女孩对诗词的真心痴爱和投入,不光从她在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从她多年来的读诗手记随笔中,更能窥见。

作为一名工科文艺女青年,爱上诗词后,陈更从中获得的感动和营养,温柔而强大的力量,一开始只是发在微博,或者记下读书笔记。当出版社编辑找来,她将此前记录的点滴想法和感动,串联起来,开始写成文章。“我还算是一个记忆力比较好的人,提起笔来,许多年前的事依然历历在目。所以,就像在写许多年前的这一天的日记一样。”陈更多年积累的读诗手记,也被出版社收集成册,以《几生修得到梅花》一书出版。

1

感慨张九龄 为王维开辟先路

关于古代诗人经典诗作,阐释者众。比如关于李白杜甫苏轼的研究鉴赏文章非常多。要做到博采众长又渗透进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篇好文章,并非易事。《几生修得到梅花》写得灵气、悟性与真诚,洋溢于字里行间。让人一篇篇读下去,爱不释手。看陈更这样写诗人,感慨真正的大隐高人“千古就这一个陶渊明”,从“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读出“九龄风度”,用“七绝声切,人间离别”形容王昌龄。又用顾城的诗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去走近韦应物写诗的状态,她写“深情路人”白居易,“遇见一个君子”柳宗元 ,写苏东坡“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她这么写她爱的诗词,《梦微之》“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遣悲怀》“从旧时光裁云剪水,凑一个你”,《鹧鸪天》“当我大放悲声,万物都告凋零”。

唐代诗人张九龄为官为诗都很一流,让陈更很感慨,“这份自由对身居高位的张九龄尤其珍贵,而忙碌的他,能写出空灵柔美的山水田园诗,更是实属不易。我们都知道王维、孟浩然是盛唐顶好的山水田园诗人,可是却很少人知道,在诗史的长河里站在他们之前的,是张九龄。王维的大半生,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孟浩然更是闲了一辈子,但为他们开辟了先路的,却是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重臣。张九龄虽因操劳国事,没有隐居的闲情逸致,但却完美传承了陶渊明诗中写景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精神,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神韵树立了标范。

2

喜欢谢枋得 独立青峰野水涯

女孩子读诗词,多倾向于温婉华丽的词句。陈更的性格却让她对杜甫、辛弃疾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更为钦佩。她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杜甫是一个语言极其精到,精到到让你忽略了他的语言的人。他把儒家教义看得很重,一生都觉得忠君、江山社稷是最重要的,是个有大爱的人。”她还喜欢《武夷山中》的作者谢枋得,“我本身也比较好静,我性格里也有倔强的成分。我特别喜欢这种有骨气的人,他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被捕也绝不屈服,他写的诗也是那种清冷的气息,所以我比较喜欢有格调的、有意境的作品,而不是以华丽词藻来塑造的。”

解读古典诗词的书,市面上并不少见。他们分析其中的才子佳人,爱情命运,在尘世慨叹,笔法倒是细腻多姿。但这种解析诗词的套路多了,就显得俗陋。陈更的书不一样。她不是借古典诗词浇自己的块垒,也不是借诗词来表达情感的鸡汤。她是很认真在讲诗词。但是,她又不是进行专业知识性的学术鉴赏,比如文学史的贡献、诗的流派、诗风的沿袭、不同诗人之间的影响等,她更关注诗歌带给她的情感上的震动,思想上的共鸣,“那是怦然心动的时刻,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过程。”

书名“几生修得到梅花”这句诗,出自宋代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选这句作为整本书的书名,陈更说,与诗句出处的历史背景、诗人经历并无关联,只取其字面意思。“是一种诘问,一种思考,“几生修得到梅花”在这里的含义,就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

老家图书馆 播种生命的力量

陈更,1992年生于陕西咸阳。21岁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如今在攻读博士。很多人对她的专业“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方向“智能康复机器人”,很感兴趣。理工科的学习意味着大量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跟各种数据打交道。在繁忙的课业之余,她选择在图书馆看各种文学书,进行精神调剂。

因为参加诗词大会被大众熟知之后,一些媒体来到陈更位于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下底王村的老家探访。她成长于一个有爱又善于教育孩子的家庭。父母住在城里的居民楼,但每年寒暑假,陈更更爱回乡下老家,都和爷爷奶奶住在村子里。老家的土坯房有一间房是他们家的图书馆,图书馆由爷爷一手创办,靠墙的简易木架子塞满了书,书上落满了灰尘,在昏黄的灯光下别有一番风味。这里的书大多是陈更父亲、小叔、姑姑从小到大上学的教材,还有一些小说和诗歌集,里面也有陈更读小学、中学的教材。全是爷爷收集的,舍不得扔。

陈更从小最喜欢爷爷打造的图书馆,“没事我就看,什么都想看,看完一遍再看一遍,还会摘抄语文练习册里阅读理解中喜欢的文字。”陈更的妈妈是教师,常从工作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书给她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少儿版四大名著等。一颗懵懂的童心看到鲁滨逊把一点点麦粒变成一片麦田,收获了很多麦粒,小小的心也为他欢欣鼓舞,也渐渐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感觉到人就该克服困难。

对话

一个工科博士的清冷与倔强

陈更说自己像爸爸“清冷而倔强”。这份“清冷而倔强”在另外一位古典诗词鉴赏达人蒙曼的笔下,就是“一个骄傲的女孩子”,如何“骄傲”呢?

“我和她打交道不止一次,从《唐诗风云会》到《中国诗词大会》,隔着舞台,她打比赛,我看比赛,有时候点评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看,同时心想,这个女孩子可真伶俐!除此之外,并无私交。甚至有那么两次,打完比赛,在后台我看见她,她也只是笑一笑,不多说一句话。我想,这是因为她骄傲,兴趣在那里,实力也在那里,跟评委嘉宾并无太大关系。我挺敬重这样的骄傲。”

其实,这份骄傲就是自立,从不去攀关系、示好、社交等,而是专注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年轻女孩,在攻读工科博士的同时,熟知古今诗词精义。科学,给了她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有利工具;诗词,则帮助她营造了坚韧而丰富的内心。

诗词 能让我满血复活

封面新闻:古典诗词给你带来很多精神营养。这些精神营养,对您的意义是怎样的?

陈更:这样的营养当然很难具体描述,但大抵可以分为给心灵一个喘息的空间和榜样的力量。喘息的空间:也许你生活的地方没有美景,但是诗里有;也许你的日常很少空闲,但是诗里有可以让一分钟变十分钟的空闲;也许你的生活逼仄琐碎,但是诗里有宏大壮阔的空间;也许你常常感到软弱,但是诗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力。当你不知道如何从巨大的精神痛苦中解脱,你可以看看柳宗元在此生仕途无望后是怎么做的。柳宗元的自我救赎之路,其实颇可借鉴。那便是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人物。他用散文记下了这个过程。诸如此类的榜样还有很多,杨万里的简单纯粹,李白的自由,杜甫的柔软,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执着,都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封面新闻:喜欢古典诗词的人很多。但要达到你这样的水平还是不多。相信很多人会问,你是怎么深入地走进了古典诗词的世界。有哪些比较高效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

陈更:我觉得主要还是对文字从小到大这么多年愈演愈烈、愈来愈炽热的热忱,因为我爱它,没有另一种娱乐能更好地让我从疲惫中缓过来,能让我满血复活。一个人跟诗词能够摩擦、碰撞出一些东西,是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还是不太会读得懂一些诗词,一定是一个人心里积累了一些沉重的,灰暗的,晦涩的东西的时候,他(她)才会对诗词有感觉,才会从中获得救赎或者释放,从而喜欢上这种确实稍微艰深一点的文学。诗词不是那么通俗,不是那么的讨人喜欢,而且还需要下一点功夫。但是只要进入到这个世界里,你就会发现诗词有很多别的东西给你,比如说中国古典诗词,其中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有民本思想,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怀,以及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诗词包涵了太多的辩证关系,是有一个大世界和大智慧的。

揣摩 诗词有共通之处

封面新闻:跟很多诗词达人从小就与诗词密切接触不同,你是21岁才开始比较多地阅读诗词,但却在诗词里走得如此深。

陈更:虽然开始得并不早,但在我前21年的阅读生涯中,我偏爱的文字和古诗词有共通之处:超越、凝练、古典、含蓄、柔美。我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因为反复翻看甚至背下来了很多文字。“我凝视的竹斗笠/在告诉我什么是有气节的竹/我细数每一条纹理/都有血液在奔流/都有雷电在聚集/都有生命在孕育”。这是我初中时从语文月考试卷中摘抄的考题,它的升华,对普通事物的联想思考,深深地震撼了我。许多年后,当我遇到《题僧壁》,看到“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我不会觉得陌生而不知所云,我会觉得似曾相识,觉得它们是相通的。

封面新闻:除了古典诗词,你还喜欢新诗。都喜欢哪些新诗诗人?你觉得,新诗和传统诗词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陈更:张枣,陈先发,余秀华,吴兴华等。我觉得联系的深厚与否还是取决于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有的诗人的风格更现代,更直白强烈,接近西方文学的风格,比如余秀华:所以一直活着,只为等你年暮;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但知道你在世上,我就很安心。这样直接对“你”说话,是比较现代的方式。有的诗人就和古典诗词的联系更紧密,谨以我的读书笔记为例:首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引用,柏桦始终信手拈来,嵌入自己诗中如蝴蝶穿花,优雅随性。比如在《与张祜纵游淮南》一诗中,“眉语妩媚,眼语不言,的的妆化,慢脸娇妍。”前半句“眉语妩媚,眼语不言”化脱自明代万历年间大学者彭大翼编撰的大型类书《山堂肆考》中的一句;“的的妆化”出自南朝刘孝威的《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中的“的的见妆化”。“慢脸”则来源于南朝简文帝的诗《小垂手》里的一句“蛾眉与慢脸,见此空愁人”。短短一句诗,三处用典,相合一处,却又凑成了一段新诗。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刘可欣

陈更书单

如此“文武双全”的女子,是怎么炼成的?从陈更分享的两本好书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才女丰盈的精神世界。第一本是著名作家、学者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第二本是美国作家苏·蒙克·基德的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陈更说,这两本书分别代表了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学识和情商。

《唐诗百话》

这名字听起来好像有些乏味,好像就是一本普通的说诗词的书,其实不是的。在这本书里,所有我们自以为滚瓜烂熟耳熟能详的唐诗,比如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比如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部都可以为你打开 一个新的世界,让你发现,原来这样的诗句背后还有这样的历史细节和小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生而有涯而知无涯,它可以让你突破诗词学习的瓶颈期,而且呀,有很多小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唐人喜欢用数字来称呼人呢?”比如“崔九堂前几度闻”,“夏日南亭怀辛大”,“别董大二首”,为什么要叫“董大”,为什么要叫“辛大”,为什么要叫“崔九”呢?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带数字?这里留一个小悬念,《唐诗百话》中施蛰存老师用最具有说服力的、最正确的历史事实、用典籍来向大家一一解读,我们可以从中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让我们知道古人是怎样郑重地、深情地对待身边的朋友和这个世界的。

《蜜蜂的秘密生活》

它讲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故事,她是怎么样一点点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怎么样原谅自己一直不肯原谅的母亲,然后怎么样和这个世界最终和谐相处,它讲了一个关于原谅,关于爱,关于成长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人应该怎么样去爱身边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能够提高我们的情商。尤其我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在漫长的一生中,很多事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说房屋的颜色,装修的风格,但是,让一个人开心这很重要。爱,是最重要的事。”

新闻推荐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本报讯(余首涛杨洁)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会,部署2019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 独立青峰 修得梅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