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苏艳利)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大提升,今年以来,秦都区不断对社区工作“把脉开方”,通过“七型”社区打造,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多元共治型社区。该区不断整合辖区党建和服务资源,依托“三链”党建联盟,动员学校、部队、医院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在开放活动场所、提供资源支持、参与社区服务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并鼓励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明共建和共同发展。
构建平安共建型社区。为了打通物业管理壁垒,秦都积极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力量,大力推进“两委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服务企业人员之间的双向兼职。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的协调、监督下,与业主委员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
构建联动发展型社区。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秦都成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社会公益组织培育发展基金,通过政策支持及资金补助,大力培育“草根”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益慈善、健康养老、文体娱乐、邻里互助、纠纷调解中的作用,推动社区服务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构建协商互动型社区。该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协商议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居民提出自治议题、开展协商讨论、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借助民情恳谈日、居民论坛、妇女之家等平台,组织开展小区协商、网格协商、楼栋协商等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构建志愿互助型社区。为了推动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秦都依托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广泛动员身体健康、热心服务、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共驻共建、合作联谊等形式,整合辖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资源,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构建文化共享型社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为了发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秦都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心口相传的社区精神。广泛开展社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文明家庭”“优良家风”的评选和表彰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全力构建文化共享型社区。
构建服务高效型社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积极做好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项。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城区外围延伸。探索建立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区服务市场化运行。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邮政、金融等在社区设立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B)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娅娟记者冯旋)7月6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万峰到城区高考考点检查安保工作情况。陈万峰来到秦都区实...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