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蔡浩 裴晓明)为让流浪乞讨人员有一个安全温暖的“家”,三原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救助行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实行关爱型救助、标准化管理、创新型发展的救助工作模式,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城市“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人员及弃婴得到切实救助。
作为民政部门的窗口单位,三原县救助管理站肩负着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重任。该站先后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民政部的“八不准”规定,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进行了明确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先后印制《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告市民书》3000余份,组织宣传车在城区重点活动场所、汽车站、火车站宣传,发放宣传单2000份,救助联系卡500张。在10个社区设有服务点,14个镇(中心)设有服务站,联合公安、司法、城管等相关执法部门,在县城主要商业街区、城市街面、公共汽车站等生活无着落人员可能露宿的区域内安装救助引导牌,详细标注了救助管理站地址、救助电话。搭建救助网络体系,安排专车,每晚18时至次日零时进行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取证登记并护送至救助站。同时,利用流动车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实施型劝导救助,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阻、告诫、劝导,对愿意进入救助站的当场办理入站手续,提供救助,对不愿意进入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食品、衣物和水。
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救助车辆298车(次),累计救助城市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4万余人次,流浪儿童1300人次,发放价值2.6万余元的衣物和食品等救助物品。(B)⑧
新闻推荐
小病门诊不出村 大病住院更简便 ——三原县新农合惠及10万参合群众健康福祉
马桂华本报记者薛璐“挂了一瓶水,现在肚子也舒服了,也不拧着劲的难过了。花了33块钱,合疗就给我报了24块钱,还不用跑老远去城里的大医院排队,花钱少不说,省事人也少受些罪”。近日,家住三原县陵前镇上河...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