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等到学校时已是晚上,谁知半夜,张慧萍发烧到39.5度,想着第二天还要给孩子们上课,她拼尽全身力气,一步三晃地到村卫生室连夜输液。第二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样按时出操、上课、辅导、批改作业。
和千千万万的山村教师一样,张慧萍用美好青春在小山村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去年,张慧萍被调入礼泉县昭陵镇建陵中心小学后,仍念念不忘山里的孩子。村支书说:“用心的人一定能把事情干好,张慧萍老师就是位用尽了心思搞教育的人。”
在淳化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衣着朴素、满脸胡须的中年男子卖力地装运垃圾,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淳化县环境卫生清洁队清运工张建忠。“脏、累、苦”是环卫工作的共性,可张建忠从来不怕,在清运工的岗位上,他奋斗了14个春秋。十四年间,淳化县城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和汗水,干净整洁的环境见证着他的努力与付出。
芸芸众生,普通劳动者千千万万,他们承担着社会生活里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的报酬。但是,他们热爱劳动,从不刻意计较个人得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现他们优秀的品格;他们坚守平凡的岗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体现自己人生价值。
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人生有梦,让我们心怀希望;而筑梦的基石,则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每月每日、每分每秒的拼搏进取、添砖加瓦。唯其如此,梦想才会从蓝图变成宏伟的大厦,我们也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
在耕耘者忙碌的身影中,在建设者匆匆的脚步中,在奉献者滴滴的汗水中,“四强三领先”的“咸阳梦”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清晰。
王文林是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生,彬县下沟煤矿综采队生产一班技术员,他是煤矿工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这次劳模中为数不多的“80”后。
刚参加工作时,面对煤矿井下安全隐患多的问题,他很快进入角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制定了六大类几十项管理制度,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6年来,他的班组杜绝了“三违”行为,连续六年获得矿区“安全无事故班组”称号。
矿工们说,王文林虽然长得单薄,但他却能吃苦,舍得出力,脏活累活都不怕。他参与井下小改革10项,使矿井工作面顶煤回收率提高了10%以上,原煤含矸率始终控制在指标值以内,保证了煤炭质量,使“泾河下沟煤”成为陕西名牌产品。
孟焱1988年从铁路系统调入咸阳市公交系统当售票员,面对新环境,她从头做起,赢得了乘客的认可,她所在的车组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车组;从事调度工作后,安全、整点便成为她日常工作的准则,为了达到整点出车,她不但准时帮助司机启动车辆,还帮司机买早点,烧水,替上连班的司机订午餐,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孟大姐”。看到挂挡时手容易打滑影响安全,她就自己掏钱买毛线,晚上加班,一针一针织了21只变速杆防滑套。孟焱说:“幸福是有很多含义的,有人认为有钱是幸福,我认为帮助别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幸福”。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兴平市桑镇司法所所长、桑镇调委会主任,弓争胜总是以“灭火队长”的身份出现在一个又一个险境中……在桑镇,哪里有矛盾和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二十五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就连周边的周至、乾县、武功等地的群众有时也请他帮助化解纠纷,他所在的司法所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006起,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率高达100%。连续15年被评为咸阳市“优秀司法所长”,2001年,司法部授予他“全国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称号。他用自己的火热情怀身体力行着“有事找司法,司法帮你忙”的信念。
桑镇党委书记杨备战说:“要得政府后院不起火,前面离不了司法所!”桑镇的群众说:“没有弓争胜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执著中诠释价值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人世间的一切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一切难题,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破解。在这次选出的劳模中有许多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带头人,他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占武,2004年响应组织号召,放下机关公务员的身份,回村任职,带领“袁家村”开始二次创业。
他策划、设计和主持了集景观、商贸、旅游、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建设,成立了以袁家、西周、上古、东道等十几个村为核心的袁家村乡村旅游协会,带动周边群众致富。郭占武说:“一人富了,只能成就家业;让乡亲们都富了,才叫事业。”今天的袁家村车水马龙,日接待量有时达到5万多人。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5万元。用袁家村人自己的话来说,“没有郭书记领着咱们干,就没有今天的新袁家”。
让梦想成真、人生出彩,靠的是劳动,是奋斗,是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工作。
在三原县种子管理站,提起农艺师杨茂胜,大家都流露出钦佩之情,他在农业育种方面的成就让专业人士刮目相看。在近十几年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培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种子检验、质量监督工作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奇迹般地从上百个品种中筛选出了10多个适宜陕西省内不同区域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通过审定推广后,每年促进农民增收上亿元;所培育出的8个油菜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面积710万亩,平均每亩产量增收15%,累计实现社会效益7亿多元。
而在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平社,多年来一直引领着陕西省粮食高产、良种繁育的“龙头”,刷新和创造了15项陕西省农业高产纪录。2012年,在长武、永寿、泾阳、三原等10县(区、市)开展的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由他组织实施的长武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602.77公斤,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498.06公斤,再次刷新了陕西省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泾阳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613.25公斤,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575.1公斤,在关中灌区小麦高产创建县中排名第一;泾阳县夏玉米百亩攻关田761公斤,再次刷新陕西省夏玉米百亩高产纪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多少辉煌的成就,在埋头苦干中铸就;多少豪迈的跨越,在挥汗如雨中实现;多少伟大的梦想,在胼手胝足中变为现实。正是劳动,成就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也正是劳动,让我们今天无比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鹏飞)5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咸阳市15个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其中。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咸阳市有古遗址类6个,分别是位于长武县的碾子坡遗址...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