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有着很多历史悠久的庙会。这些庙会大多内涵丰富,保存着民众的精神信仰,被称为“活着的民俗”。在众多的庙会中,三原县的城隍庙会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的一个。
三原县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隍庙会由来已久,史载自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7年)以来,每年八月都举办庙会,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相传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三原城隍庙供奉的是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由于众多原因,庙会在当地中断了半个多世纪。1992年,在该县政府的倡导下,中断多年的三原城隍庙会得到恢复。如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至八月十五,三原城隍庙前汇聚了各种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心态,集中反映了人们崇拜敬重英雄的善恶观,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现在的三原城隍庙会不仅吸引着当地百姓来逛庙会,还吸引着省内外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和民俗摄影家聚焦三原城隍庙庙会。
庙会的现场,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都来烧香拜佛,唱大戏、耍社火、跑竹马、扭秧歌,叫人流连忘返。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摆满街头巷尾,锣鼓声夹杂着吆喝声、欢笑声响彻云端。而热闹过后,城隍庙依旧静静地守候着这片热土。虽历经风雨的侵蚀,它仍然巍然屹立,迎送着每一个来访者。(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红9月12日,全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咸阳市检察院召开。会上,三原县检察院作为全市廉政文化基地作了经验交流汇报。三原县是著名的文化大县,是爱国元老于右任的故里。近...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