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波海 任莹 文/图
马存宝有着足以令同龄人艳羡的一顶顶桂冠:教授,博导,副院长等等,可在他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这些荣誉所带来的任何光环。见到马存宝教授时,戴着一副眼镜的他气质儒雅,很难让人将他与航空技术研究这个仿佛披着神秘面纱的专业联系在一起。
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有一座“领航舵”的摆设,这是西工大87级飞机系全体学生赠送的,它就像马存宝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带领他们运筹帷幄,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我努力去做我所遇到的工作,不管是教学中,还是进行科研,行动就是一切。”采访马教授时,他说过最多的词语就是行动。而他,也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倾心从事机载设备故障诊断,自动化测试设备等科研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孜孜以求。
在追求中走出人生困惑
童年生活在马存宝的记忆中,更多的是文革时期令他吃惊和不解的情景。“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很优秀,但此后经常到村子劳动,再加上受环境影响,三年级到初中就很少认真学习了。”说起小时候,马教授有着许多遗憾。
1977年初,学校以劳动表现为主推荐学生上高中,而马存宝却因劳动表现不佳而未被推荐。这次落选,对他来说无异于一次人生“滑铁卢”。“我从未想过会因为劳动而辍学,”从小看着父母起早贪黑地干活却常常为吃不饱而发愁,这让马存宝早早地对劳动产生了困惑,“为什么拼命干活还没粮食吃?虽然我不爱劳动,但很喜欢读书,那次落选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未能上高中的马存宝回到老家,又因年龄太小而不能参加劳动。对此,家里的长辈提出让他回到学校,“不管能不能学到知识,但让老师管着总比学坏好!”后经过家人努力,马存宝重新回到初中学习。
当插班到初二毕业班,重新翻开书本时,马存宝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数理化对他来说犹如天书一般。为尽快赶上进度,马存宝让父亲将包装纸用线订成两个本子,“先用铅笔在本子上做一遍题,反面再做。之后又用钢笔做一遍,这样,一个本子我用了四次。当两个本子用完的时候,课程基本上就赶上来了。”说起当时的情景,马教授很感慨。
1978年秋季,马存宝如愿考入了三原南郊中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此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一度的辍学,让我对重新得到的学习机会很珍惜。”高中毕业后,马存宝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录取,此后他又攻读了本校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他又攻读博士,不断深造。
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
作为西工大航空学院通信导航学科的带头人,马存宝长期从事机载设备故障诊断、机载设备自动化检测、飞行管理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民机适航符合性验证等技术的研究。“航空领域的东西很多很细致,我所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
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马存宝还参与西北大学通信导航与雷达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待不同类别的学生,马存宝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本科生就是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固定学时进行教学,但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对于硕士生,我们主张导师负责制,但又会在每周进行一个例会式的研讨活动,让学生来讲自己的研究内容,对学生是一个交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身处教育第一线的他,也常常会不断反思大学教育机制。“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填鸭式的传授知识,缺乏思想启蒙,以及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教师的责任不单单是教育,更应该是教化,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人格的培养。”他曾帮助引导4名学生走出了抑郁,这些学生毕业后工作都很出色,家庭都很幸福。他和他的团队培养的优秀人才在国家国防企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十人做到中层岗位,个别人已进入高层。此外,马存宝也非常关心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许多人在当地都是非常优秀的,但由于来内地,在语言上沟通有障碍,导致他们与其他人产生距离,作为老师,我给了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马存宝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他的“基于FMCBITE的综合自动测试台”获陕西省厅级一等奖;“飞机综合电子系统BITE仿真与应用”获国防科学技术部级三等奖;2004年,他的“飞机综合电子系统BITE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省级二等奖。“其实我并不认为这是荣誉,但是我非常乐意接受这些荣誉,因为每一次荣誉背后,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马存宝说。
为家乡发展繁荣建言献策
在外工作多年的马存宝,对于咸阳这片故土,依旧用一个学者的眼光热切关注着。
“咱们咸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虽然经过一些农业特产、牲畜产业的发展,但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空白。”对于家乡经济的发展,马存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咱们的农产品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农家的果蔬经常会出现旺季亏损、缺季小盈利的现象,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如果这些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能够走向市场,收益将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这些,不是农民单独就能做好的,更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说话间,马存宝对家乡的关心溢于言表。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位出身贫苦农家的航空学者身上那份自强不息、勤于学习、勇于钻研的精神。我们也祝愿睿智、儒雅的马存宝,能带领航空学院这支培养航空生力军的队伍,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B)(12)
小资料
马存宝,1963年2月生,三原县新兴乡人,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理事,航空学会维修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载设备故障诊断、机载设备自动化检测、飞行管理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民机适航符合性验证等技术的研究。近几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航天创新基金及民机预研项目多项。先后主持多项新型军机、民机型号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和预研项目,共主持科研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获EI,ISTP索引,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主编教材《民机通信导航与雷达》,西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通信导航与雷达”负责人。(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迎冰记者景东旭)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近日,三原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上学年教育教学,分析问题、交流经验,安排新学年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分...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