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旗 李刚 特约记者 王琮
“姨,还认识我不?”“认识认识,你就是给我办身份证的娃么。”在老庙村一组村民杨前家中,杨前74岁的母亲一眼就认出了几个月前,入户给她们一家人办身份证的章兴运,她一边招呼孙子孙女给客人端座椅、捧热茶,一边热情地和章兴运攀谈起来。三个月前,杨前母亲翟亚萍老人由于脑血栓后遗症导致左半身麻痹,行动不便。45岁的妻子侯雪艳外出打工时,双腿不慎被夹伤,卧病在家休养。杨前的父母、妻子等3口人的二代身份证无法办理,得知这户人家的特殊困难后,章兴运立即和户籍民警入户采集人像信息,帮助他们办理身份证,热情的服务态度给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章兴运是三原县徐木发展服务中心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也是该县连日来“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中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目前,三原县“驻百村、联千户、帮万民、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得如火如荼,该县5000多名干部在坚持进村入户,成为干部群众鱼水情深的生动体现。
在三原县,像章兴运这样的工作人员还有5000名,他们来自全县166个单位,具有“双重”身份,任务是利用5年时间,进驻全县166个“一般”和“较差”类村,与65354户群众,做到一起进农家院、干农家活、坐农家炕、议农家事、解农家困、吃农家饭、结农家亲、暖农家心,促进农村发展;坚持接近群众、亲近群众、给予群众、方便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情感、带着使命,深入基层,达到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标。通过零距离相处,在行动上接近群众,心贴心交流,在感情上亲近群众;手拉手帮扶,在实惠上给予群众。实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服务群众更加有效,干部作风更加好转,深入基层更加自觉”的总目标。
“叔,你好,我是县上包咱户的干部,今过来看看你,了解一下咱屋里的基本情况”,“好好好,进来进来,先坐先坐”;“我娃是个智力三级残疾,听说现在给残疾人有一点生活补助,我们年龄大了下县不方便”。听到这样的求助,三原县残联工作人员积极向他们宣传有关残疾人生活补贴申领的政策,查看了孩子的残疾证,为其填写了生活补贴申请表,帮助他们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老年证咋办呢,我今年86了能办不?”听到这样的诉求,包村干部迅速拿出手机,拨通了县民政局的电话,详细询问了有关老年证的办理程序,并承诺联系民政部门为其尽快办理老年证;“你把我们这些村民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反映到县上去啊”。“我们下乡就是来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次次真诚的交谈,拉近了彼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一项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政策和行动,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情绪,取得了信任;交朋友、结对子、拉家常,形成了发展共识。进村入户,驻村调研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与群众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只有多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站在群众的立场,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B)⑩
新闻推荐
一位航空学者的人生情怀 ——记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马存宝
本报记者杨波海任莹文/图马存宝有着足以令同龄人艳羡的一顶顶桂冠:教授,博导,副院长等等,可在他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这些荣誉所带来的任何光环。见到马存宝教授时,戴着一副眼镜的他气质儒雅,很难让人将...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