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姜攀正在制作花馍
通讯员 徐英 本报记者 薛璐
面花,也叫“花馍”、“花馒头”,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也是艺术性很高的民间艺术品。其制作技巧多由农村妇女所掌握,而在三原县陂西镇大华村,却有一位年近不惑之年的关中汉子,能捏出令妇女们叹绝、令专家赞叹的“面花花”,他就是“中国第一届民间花馍艺术节”银奖获得者姜攀。
姜攀从小在外婆家长大,9岁起便跟着外婆学习捏面花,18岁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当他决定将面花作为商品出售以补贴家用时,家人斥责道:“一个男娃整天捏那玩意儿,有啥出息?那能挣几个钱,都不能干点正事!”面对家人的质疑,姜攀却不以为然,他喜爱面花,丰富多彩的面花造型已深深地刻进了他的脑海里。带着对面花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自己那份灵性,姜攀开始到处取经、学习。去户县学习农民画,到凤县学习泥塑,跟着村里老人学习剪纸,收集各种刺绣作品……这些在常人看来似乎不相关的技艺,却被姜攀巧妙地融汇在了面花制作上。从和面、配色,到造型、蒸、组装,每一道工序,姜攀都要仔细斟酌、严格把关。经他创作出来的面花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各种动植物作品更是造型逼真、色彩艳丽。
从最初对面花的兴趣到如今将其作为一份事业来做,已近不惑之年的姜攀依然坚定、执着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他的面花技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他创作的“精神”、“落叶蝴蝶”、“合合喜喜”、“吉庆有余”、“艾虎娃”等作品,为他赢得了不少殊荣,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届民间花馍艺术节”银奖获得者。
面对荣誉,姜攀十分淡然。在他看来,荣誉只是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光环而已。他要做的,是继续保持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将自己的技艺传给真正爱好面花的徒弟们。他还年轻,但他想得却很长远,他希望能将面花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大放光彩!(F)(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裴晓明)近日,三原县组织全县360余名科级干部开展为期四天半的“封闭式”集中学习。学习采取专家讲座、观看影片、个人自学、撰写心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四天半的时间里,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习...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