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田 作
本报记者 吕聪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网络并不恐怖,让我们恐慌的只是那些失去网络道德底线,滥发诋毁、虚假和破坏和谐稳定的不良信息的人。
通常,这些人还给自己冠以“爱国”的高帽。谨记咸阳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第十条:“要恪守公德、文明上网,不要低俗沉迷、造谣诽谤”。
网络也有“陷阱”
“全民上网时代,网络就是个大社会,每个网民不能觉得别人看不见自己的模样,就可以肆无忌惮,人堕落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道德沦丧。”三原县图书馆副馆长马志忠认为,越是缺乏监管的空间,越要严格要求自身。
“网络中到处是陷阱,会不会中别人的圈套,要看你的定力如何。”马志忠说,自己也上网,经常在浏览网站、看视频时,网页会突然弹出广告,一些广告画面血腥、暴力充斥色情。或是诸如中奖、激情聊天、游戏推荐之类的信息。“多数网民知道这些广告带有病毒,或带有明显的煽动性,但是孩子就不同,年龄小、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很容易误入歧途,酿下祸患。”
谣言止于智者
上网时,马志忠见到空间或是论坛有人发表、转载一些蛊惑人心、道听途说的稀奇古怪事,“就立即关闭网页,没根没据的事情,看了浪费时间,全是负能量多影响生活和工作!”“听说现在国家正在打击网络大谣,谣言转载达到一定人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个办法好!”马志忠觉得一切造谣者理应受到挫折,害人又害己。
面对谣言,切莫人云亦云,做到不传谣,更不能造谣。虽然网络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是,造谣、诽谤就是践踏道德,就是与法律与人民公然为敌。
文明上网弘扬正能量
网络带来的是正能量和负能量两种力量。要正能量再给力些,还是让负能量爆棚?所有网民共同创造了当下的网络环境。如果说网络不文明种种,那么想想自己是不是就没有一点责任?
马志忠说,每个网民都要做到文明上网,因为,如果我们在网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势必最后影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因为,孩子们身处的网络环境全是我们一手营造的。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恪守公德,文明上网!(B)(13)
践行誓言文明举止“十要十不要”解读
新闻推荐
2008年夏,我从中航集团红原航空锻造公司离岗后,被聘用到市地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工作,由纳税人转变为地税人的经历,让我对地税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地税人也有了特殊的感情。2001年,还在企业担任中层...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