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学生时代,她曾许下一个心愿:将来要当一名老师。2000年,她怀揣着梦想,来到三原县西部原区新兴镇初级中学,开始她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教师。从这一天起,冬去春来,弹指一挥间已是十四年有余了,她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她,就是三原县新兴中学语文教师耿海艳。
在耿海艳眼里,爱学生是一名教师的天职,在新兴中学的14年里,她将自己的爱心与关怀无私地为学生奉献着。
张美格是耿海艳班级的一名学生,母亲早年去世,她总觉得比身边的同学少些什么,不愿与人相处,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耿海艳就悉心地开解她,鼓励她。由于家住得远,张美格经常吃冷饭,耿海艳就将她叫到自己的宿舍,或帮她热或给她做,一份热腾腾的炒面,一碗可口的稀饭,深深地打动着这个缺少关爱孩子的心,张美格变得开朗了,成绩由班级的中游进步到了年级的前几名,还成为了班长。
新兴的乡间小路上,印满了耿海艳家访的印记,作为乡村学校,很多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更多配合。学生左杰家是耿海艳经常家访去的目的地。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务工,顽皮的左杰经常和母亲闹矛盾,成绩也很不稳定。每次家访,耿海艳都会帮左杰辅导,倾心交流,让顽皮的左杰慢慢地变得懂事了,不仅学习成绩一步步稳定下来,而且还经常帮母亲做家务。
和张美格、左杰一样得到耿海艳悉心关爱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耿海艳用细心的关怀爱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她更是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肯吃苦,能钻研,不断探索着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同事眼里她总是忙忙碌碌,除了洗衣服、吃饭外,她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到了学生身上,不是辅导就是备课学习。
2006年,耿海艳患上了重病,当得知病情后,她再三要求进行药物治疗以便继续上班,可医生的答复是必须做手术,术后学校和家人都希望她能安心休养,但她心里想着自己毕业班的学生,想着能帮孩子们尽量多提升点成绩,还没有完全康复,就急匆匆地赶回了学校。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耿海艳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她把学生分成组,每人每天阅读一篇作文,将经典的段落摘录并给她口述,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培养出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作文的水平。有的学生的作文还刊登上了报纸,很好地激发了全班的学习热情。
有了付出就有回报,她所教的语文学科多次在全县质量检测中位居第一。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作文辅导员,县级先进教师,2014年被市妇联评为“咸阳市最美女性”。(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苗裔)11月7日,副市长孙亚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三原县调研“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孙亚政先后深入南郊中学、中山街幼儿园、新兴中学、新兴中心校、新兴镇中心幼儿园、正谊中学新校...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