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执行款
法官上门讲法
回访菜农
本报记者 吴红 实习记者 穆琳 实习生 何莹
深秋的关中平原,寒气袭人。17日一大早,三原县人民法院的小院儿里,执行局的法官们分组上车出发查找被执行人。
近年来,三原县法院把提高执行案件执结率,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的执行工作重点,通过执行联席会议、加大执行威慑力度等措施,有效解决执行工作难题,被评为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集体。
上午6时40分,晨光熹微,第二组率先出发,其他两组紧随其后,一天的执行工作就此展开。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车程,执行法官林长江、李天亮等人来到了大程镇等桥村。一到村口,车便停了下来,法官们步行至被执行人武某家中。“一些被执行人为了躲避执行,经常早出晚归,加之车子停放家门口,容易‘打草惊蛇\’。”行走途中,一位法官解释道。
被执行人武某与申请执行人王某之间因民间借贷发生纠纷,事发后,法官找到武某,其答应在规定期限内还钱,可他却刻意躲避。
法官敲门后走进武某家,却发现他根本不在家。对执行法官来说,这种“扑空”的情况经常发生。于是,他们与武某的父母交谈,并告知武某躲避执行的后果。武某的父母也答应会尽快找到儿子,敦促他履行义务。
在大程镇,还有一件事一直牵动着执行法官的心。这里,大多数村民靠种植大棚菜养家糊口。一年前,30多户菜农销售大棚菜时,收菜商拉走了菜农的菜,到了事先说好付钱的时候,收菜商却推脱不给钱。辛苦一年的菜农迟迟未拿到钱,大伙儿坐不住了,将收菜商诉至法庭。最终,法院通过强制执行要回了菜农的钱,并将钱送到菜农手中。
这不,又到了大棚菜销售的旺季,执行法官来到大程镇蔬菜种植区。扎捆、装车,十几户菜农在地里忙活着。“乡党,今年的收成咋样?销售蔬菜时,大伙多操心,以免再次受骗……”,“会注意的……”法官们不停地询问着、提醒着,菜农们你一句我一句回答着。
离开大程镇,执行法官前往三原县某奶牛养殖公司。该公司拖欠申请人柯某近五万元的奶款,经多次调解,公司归还了一部分,今天想召集双方当事人当面调解此事。经劝解,该公司答应尽快归还欠款。
与此同时,在师家申村,法官对一起拟强制执行案进行现场勘查;在县城一银行内,法官将两名被执行人的存款进行冻结;在某果汁厂,法官现场执行和解协议……不同路线、不同地点,一上午,执行法官们都在为工作忙碌着。
稍作休息后,下午两点,工作还在继续。
任某走进县法院,他满脸喜悦。原来,他是来领取执行款的。三年前,任某的案子因被执行人逃匿在外,多次查找均无下落,但执行法官并未放弃,最终执行到位,维护了任某的合法权益。与任某一同前来领取执行款的还有张某等8人,他们其中的几人来时还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以表谢意。执行款集中发放完后,大伙拿着钱高兴地离开了法院。
一边在发放执行款,另一边由法官蒲新一等三人依法组成合议庭,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申请执行案召开听证会。
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五点半,在每周的例会上,法院副院长权军喜对一周执行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了安排。执行法官这一天的工作也画上了句号。
采访手记
短短一天,几 起案子,我亲身经历了执行法官们的工作过程。“四处奔波、苦口婆心”是我对执行法官工作最深刻的感受,这些感受远远比纸上得来的更生动、更真切。一年365天,法官们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案件、当事人和无法预料的各种情况,但永远不变的是他们的爱民之心。一天的执行工作结束了,但他们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却永无止境!(D)(2)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瑛张新玲)11月3日至11月5日,三原县直机关羽毛球比赛在泾惠局羽毛球馆举办。这次比赛,县直机关工委系统22支代表队、176名次干部职工参加了比赛。比赛分男、女单打,男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4...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